A.T.馬漢

  美國海軍理論傢和海軍歷史學傢。1859年畢業於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曾參加美國內戰。1886~1889年、1892~1893年,兩度任海軍學院院長。1893~1895年,任“芝加哥”號巡洋艦艦長。1896年退役。美美西戰爭期間,為海軍戰略委員會成員。1899年,在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上,代表美國反對強行仲裁,反對在戰爭中取締毒氣。1902~1903年,任美國歷史學協會主席。1906年,晉海軍少將(非現役)。1908年,任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馬漢是“海權論”(“海上實力論”)的創立者。畢生從事海軍和致力於海軍理論著述,有著作20部。其中《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1890)和《海權對法國大革命和帝國的影響,1793~1812》(1892)確立瞭他的“海權論”,使他聞名於世。以後的《納爾遜傳》(1897)和《海軍戰略》(1911)等書,也是他闡述“海權論”的主要著作。馬漢的“海權論”的中心思想是:要擁有並運用優勢的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實現己方的戰略目的。馬漢所處的時代,是美國資本主義獲得巨大發展(1894年時工業生產躍居世界首位)並進入壟斷階段,而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的時代。他的軍事理論,正適應於當時美國壟斷資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並對一些海軍強國的海洋戰略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