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義大利西北部伊特魯裏亞地區古老的民族,其居住地處於臺伯河和亞努河之間。舊譯伊特魯裏亞人。關於伊特拉斯坎人的起源,古希臘歷史學傢希羅多德認為是小亞細亞呂底人的後裔,赫拉尼科斯斷定為東地中海佩拉斯吉人的分支,狄奧尼西奧斯說是義大利土著居民,古羅馬歷史學傢T.李維則認為是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的北方蠻族。考古材料表明,伊特魯裏亞文化屬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它和出現於西元前10或前9世紀的義大利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微蘭諾微文化有繼承關係,但明顯帶有小亞細亞和愛琴琴海文化的影響。現代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伊特拉斯坎人是由外來的和本地的人種集團經過通婚長期混合而形成。(見彩圖)

伊特魯裡亞文化-陶杯(約公元前300)

  公元前8~前7世紀,伊特拉斯坎人由氏族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灌溉農業相當發達,畜牧業也頗興旺。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對外貿易日益興盛,同希臘、迦太基和意大利南部等地都有往來。公元前7世紀,伊特魯裡亞出現城市國傢。最高統治者稱為盧庫蒙,終身任職,後為每年選舉產生的季拉特所取代。軍事長官、祭司長等貴族奴隸主構成特權階層,經常從事征戰和海盜活動,劫掠財富和奴隸。貧困的氏族成員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淪為依附民,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奴隸數量很多,充當仆役。社會中存在母權制殘餘,婦女較為獨立和自由。約公元前7世紀末,伊特魯裡亞的12個城市結成聯盟,各城市內部依然保持獨立自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伊特魯裡亞諸城達到極盛,其勢力北抵波河流域,南達坎帕尼亞。後因內部紛爭、外遇強敵而漸趨衰落。公元前524和前474年,在丘米兩次與希臘人交戰失利,後又不斷受到薩姆尼烏姆人和高盧人的進攻。伊特魯裡亞與羅馬為鄰。相傳伊特拉斯坎人於公元前7世紀末建立塔克文王朝,羅馬王政時代後3王都是該王朝的君主,約於公元前509年被羅馬人推翻。此後羅馬屢與伊特魯裡亞諸城交戰,並利用其聯盟內部矛盾逐個擊破。公元前396年羅馬兼並維伊,公元前283年控制瞭整個伊特魯裡亞;但這時伊特魯裡亞各城還保持內部自治。公元前1世紀L.C.蘇拉將伊特魯裡亞並入羅馬,伊特拉斯坎人遂迅速被羅馬人同化。

  伊特拉斯坎人有獨特的文化傳統,有自己的文字,但至今尚未破釋。其文化強烈影響古代意大利的其他民族,尤其是羅馬人。由希臘字母派生而來的伊特魯裡亞字母,成為羅馬人創造拉丁字母的基礎。羅馬人還接受瞭伊特拉斯坎人的神祇崇拜和神像擬人化,以及根據天象和動物內臟判斷兇吉的占卜術。伊特拉斯坎人的建築術對羅馬也有重要影響,角鬥、凱旋式和職官權力標志等,都為羅馬人所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