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阿根廷爭奪烏拉圭與烏拉圭維護國傢獨立的戰爭。烏拉圭位於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兩大國之間和拉普拉塔河出海口處,戰略地位重要。1814年烏拉圭擺脫瞭西班牙殖民統治後,1821年又被葡屬巴西兼併。1825年4月,烏拉圭愛國者起義,並於同年10月宣佈烏拉圭脫離巴西與阿根廷合併。同年12月,第一次烏拉圭戰爭爆發。巴西向阿根廷宣戰。巴西軍隊侵入烏拉圭,但海戰陸戰均遭失利。與此同時,阿根廷政府由於遭到國內地方分立主義勢力的反對,處境也十分困難。1827年5月,巴、阿雙雙方舉行談判並草簽和約,規定烏拉圭仍屬巴西。但英國企圖利用烏拉圭首都作基地在拉普拉塔地區擴張勢力,便唆使阿根廷對巴西繼續進行戰爭。1828年,巴西軍隊被逐出烏拉圭。同年8月27日,在英國幹預下,巴西與阿根廷在蒙得維的亞簽定和約,承認烏拉圭為獨立國傢。

  1835年烏拉圭出現瞭兩個互相對立的政黨,即紅黨和白黨。巴西和阿根廷利用兩黨之間的鬥爭染指烏拉圭事務。1839年烏拉圭紅黨總統J.F.裡韋拉流放瞭白黨領袖、前總統M.奧裡韋。同年,阿根廷獨裁者J.M.de羅薩斯在烏拉圭白黨支持下出兵進攻烏拉圭,第二次烏拉圭戰爭由此開始。1842年,羅薩斯軍隊占領烏拉圭大部分領土。1843年2月,羅薩斯和奧裡韋的軍隊包圍蒙得維的亞。烏拉圭人民為保衛自己的首都,進行瞭長達9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1851年10月,阿根廷恩特雷裡奧斯省的軍政長官J.J.de烏爾基薩和巴西以及烏拉圭裡韋拉紅黨政府結成反羅薩斯同盟,率聯軍進入烏拉圭,打敗瞭羅薩斯侵略軍,解蒙得維的亞城之圍。1852年2月,烏爾基薩率軍進入阿根廷,在佈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卡塞羅斯山戰役中消滅瞭羅薩斯部隊。羅薩斯逃亡英國,第二次烏拉圭戰爭結束。這次戰爭消除瞭對烏拉圭獨立的威脅,並使烏拉圭河擺脫瞭阿根廷的控制,烏拉圭把一部分北方領土讓與巴西,確定以誇雷姆河為巴、烏兩國西北邊界。戰爭加劇瞭烏拉圭紅黨與白黨之間的爭權鬥爭和國內政局的長期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