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國務活動傢、首相(1905~1906)。1849年6月17日生於梯弗裏斯高級官吏傢庭。畢業於奧德薩諾沃羅西斯克大學數理系。先後在奧德薩、基輔鐵路部門任職。1892年2月,任交通大臣。同年8月任財政大臣。1903年8月任大臣會議主席。1905~1906年為沙俄帝國立憲政府的第一任首相。維特是專制制度的忠誠衛士,又是善於根據資本主義發展需要而改變統治方式和政策的“自由主義官僚的大臣”。財政大臣任內,與德國簽訂關稅條約,大量引進外國資本。採取鞏固國傢財政金融融、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力措施,諸如實行保護關稅、酒類專賣、改革幣制(采用金本位)、加速鐵路建設(包括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改組和興建銀行等,對俄國躍居世界帝國主義強國之列起瞭重要作用。對外積極推行沙皇政府在遠東的侵略擴張政策。1895年,在中國開設華俄道勝銀行。1896年,誘迫中國清朝政府欽差使臣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為俄國攫取瞭在黑龍江、吉林修築中東鐵路的特權。1898年,參與強租旅順、大連的活動。

  1905年秋,率代表團同日本簽訂結束日俄戰爭的《樸次茅斯和約》,並因此取得伯爵爵位。1905年10~12月,他一面建議沙皇發表《十月十七日宣言》,許諾給人民一定政治權利,同資產階級的代表進行入閣的談判;一面派兵鎮壓塞瓦斯托波爾、喀瑯施塔得水兵起義和莫斯科十二月武裝起義。1906年,為俄國籌措到22.5億法朗的國外貸款,幫助沙皇政府渡過危機。1906年4月退出政壇,1915年3月13日去世。所著《回憶錄》3卷,為研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俄國歷史提供瞭有益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