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軍人政治活動傢。內閣總理(1938~1944,1948~1957)。原名貝·奇達桑卡,爵名為鑾披汶·頌堪,1897年7月14日生於泰國暖武裏府。1916年畢業於曼谷陸軍軍官學校,被授予少尉軍銜。後進曼谷參謀學校就讀,由於學業成績優異被選送到法國留學。在法期間,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影響,主張改造泰國君主專制政體,參加比裏·帕儂榮組織的“留法泰國同學會”。1927年畢業回國,晉升為少校,任高炮防空部隊總監局局長,兼參謀軍校戰略專業講師。1928年加入人民黨。。參與泰國1932年政變。旋被推薦為第一屆內閣閣員。1933年6月24日他在打退母汪緣親王反政變的護憲鬥爭中表現瞭非凡的軍事才能,晉升上校。次年9月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和國防部長。1938年12月披耶帕鳳告退時接任內閣總理兼任國防部長、內務部長和陸軍總司令等職,集大權於一身,開始瞭軍人專制統治。在任期間,奉行親日外交,同德、意、日法西斯結盟。他推行大泰族主義方針,對外挑起邊境糾紛,對內煽動泰人與華人的民族隔閡。1942年1月25日,鑾披汶政府向英美宣戰,自任陸海空軍元帥。1943年初,太平洋戰爭戰局發生重大變化,鑾披汶始和日本保持某種程度的距離。但是,其政治地位日趨不穩。1944年7月因其建設佛都提案被否決而被迫辭職。

  1945年10月以戰犯罪名被捕入獄。次年,在美國的幹預下獲釋。戰後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推行“冷戰”和熱戰政策,鑾披汶順應其需要重返政壇,努力改善同美國及其他戰勝國的關系,在軍事、經濟和技術等方面與美國合作,堅決鎮壓日益蓬勃發展的民主運動,力主加強軍人專政。直至1955年才逐漸調整其內外政策。在經濟建設方面,他提倡發展工業,1954年成立促進工業委員會,自任主席和實業部長,同年頒行促進工業條例。大力興辦國營企業,削弱私人企業力量,為泰國60年代工業化運動提供瞭經驗。1957年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國防部長沙立·他那叻元帥發動政變成功。鑾披汶逃亡國外,定居日本。1964年6月12日因心臟病死於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