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克倫威爾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主要軍事、政治領導人。獨立派領袖。克倫威爾出身於亨廷登郡的一個中等貴族傢庭。青年時期就學於劍橋一個著名清教學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選入議會。30年代遷居劍橋郡。曾幫助當地農民反對對貴族地主排幹沼澤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因而在東部各郡中頗孚眾望。1640年作為劍橋郡的代表先後被選入“短期議會”和“長期議會”。在長期議會中,與堅決反對王黨的議員站在一起。參加制定《大抗議書》等文件。

  內戰開始後,克倫威爾籌建一支60人的騎兵隊。1644年受命指揮整個東部聯盟的騎兵。他從具有虔誠的宗教信仰的普通農民中召募士兵,這使他的軍隊在作戰時既勇敢而又有紀律。他指揮的騎兵在馬斯頓荒原戰役(1644年7月2日)中取得勝利後,被譽為“鐵騎軍”。

  議會軍在內戰初期節節失利。1644年12月克倫威爾提出改組軍隊的建議。1645年初議會正式通過“自抑法”,組成瞭由T.費爾法克斯和克倫威爾指揮的“新模范軍”。1645年6月在納斯比戰役中取得對王黨的決定性勝利。

  1647年3月,議會中掌權的長老派下令解散軍隊,士兵憤然反對。克倫威爾一度猶豫之後,與士兵站在一起。同年8月6日率軍進入倫敦,驅散議會裡的長老派議員。隨後,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高級軍官與平等派士兵的矛盾日趨尖銳。在魏爾檢閱軍隊時克倫威爾鎮壓瞭平等派士兵的反抗。

  同年底,各地王黨蠢蠢欲動。克倫威爾不得不重新與平等派聯合。1648年春第二次內戰爆發,重新聯合起來的議會軍,很快擊敗王黨。在國內革命熱情高漲的氣氛中,克倫威爾放棄同國王妥協的主張,轉而贊成成立審訊國王的最高法庭,判處國王死刑。

  1649年成立的共和國,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高級軍官掌握政權。克倫威爾沒有實現中、下層人民的改革要求,引起普遍不滿。克倫威爾鎮壓平等派起義,後又驅散掘土派運動。隨後,克倫威爾率軍征討愛爾蘭和蘇格蘭。

  1653年12月克倫威爾就任護國公(見護國公制),進一步加強軍事專政。但國內經濟狀況不斷惡化,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克倫威爾始終未能穩定局勢。1658年9月3日在白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