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歐洲一些國傢共產黨和工人黨建立的交流情報和經驗的組織。1947年9月22~27日,蘇聯、南斯拉夫、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義大利等9個國傢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波蘭西南部西裡西亞什克拉爾斯卡-波倫巴的小溫泉場舉行情報局成立會議。聯共(佈)代表A.A.日丹諾夫作瞭關於國際形勢的報告,並通過相應決議。會議通過成立情報局的決議,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各黨之間的聯繫,組織經驗交流,必要時,在相互協議的基礎上,使各黨配合合行動。情報局機構由各黨中央各派代表2人組成,其人選由各黨中央任命和調換。總部設在貝爾格萊德。1948年1月中旬,情報局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舉行第2次會議,決定出版情報局機關刊物《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編輯部由與會各黨派1名代表組成。情報局成立不久,由於蘇聯方面的大國沙文主義態度,蘇聯、南斯拉夫兩國關系惡化。1948年3月18~19日,蘇聯單方面決定撤走在南斯拉夫的全部蘇聯軍事顧問、教官和文職專傢。經聯共(佈)建議,1948年6月20~28日,情報局在羅馬尼亞佈加勒斯特召開第3次會議。南共拒絕參加會議。6月28日通過《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情況》的決議,指責南共“在內政、外交的基本問題上,推行瞭一種脫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對蘇聯和蘇聯共產黨(佈)推行著一種不友好的政策",“采取民族主義立場”,並號召南共黨內的“健康力量”起來“撤換”黨的領導。情報局機構遷至佈加勒斯特。1949年11月,情報局在匈牙利舉行第4次會議,通過《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在殺人犯和間諜掌握中》的決議。情報局指控南共的兩次會議和通過的兩個決議,無論就其內容以及處理方法來說,都是錯誤的。

  情報局對沒有加入這一組織的共產黨也進行幹涉。印度共產黨、瑞典勞動黨以及日本共產黨在1950年先後受到情報局的點名批判。由於受聯共(佈)領導大黨主義的影響,情報局錯誤地幹涉各國共產黨的內部事務,阻礙它們獨立自主的行動,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造成某些不良後果。1956年4月17日,情報局機關報《爭取人民民主,爭取持久和平!》公佈關於結束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活動的公報,該報亦停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