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歐地名。高盧分為兩大地區:山內高盧,即阿爾卑斯山以南到盧比孔河流域之間的義大利北部地方;山外高盧,即阿爾卑斯山經地中海北岸,連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廣大地區,相當於今日的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盧森堡、瑞士和聯邦德國的一部分,這一地區通常也泛稱高盧。

  西元前6世紀時,高盧的主要居民為克爾特人,羅馬人稱之為高盧人。高盧的西南部住有伊比利亞人,東南部住有利古裏亞人。西元前1世紀,高盧人社會仍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部落的氏族族貴族擁有大片土地和許多牲畜,破產的平民則依附於氏族貴族。部落的祭司稱德洛依德,威望很高,粗懂醫術和天文學,為部落的法官和醫師,調解部落間的糾紛。

  從公元前2世紀起,羅馬人侵入高盧,征服高盧南部,建立瞭納爾博南西斯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高盧的其餘部分又為G.J.凱撒率領的羅馬軍隊所征服。奧古斯都統治時,把高盧分為4個行省。公元1世紀末~2世紀,高盧經濟繁榮,農業、紡織業、冶金業均有發展。城市中點綴著羅馬式的建築物,如神廟、凱旋門、競技場和劇場,羅馬式公路貫穿高盧全境。奴隸制莊園廣泛流行。從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統治起,高盧地方貴族開始進入元老院,逐漸和羅馬統治階級合流,促進瞭高盧的同化。高盧人民在羅馬的重稅政策和高利貸的壓榨下,生活艱難,幾次起義。3世紀,羅馬奴隸制度危機波及高盧,引起高盧商業和手工業衰落,城市凋敝,並不斷遭到日耳曼部落的襲擊。258年,羅馬帝國駐高盧軍官在波斯塔馬宣佈高盧脫離帝國而獨立。15年後,高盧重新並入羅馬帝國。5世紀初,高盧形勢急劇惡化,勃艮第人侵入萊茵河西岸。418年,西哥特人以帝國同盟者身份獲得高盧西南部阿基坦。486年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北部。6世紀中葉,法蘭克人統治整個高盧後改稱法蘭西,高盧之名遂廢。

高盧人抗擊羅馬軍隊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