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國傢。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介於北緯10°02′~11°21′、西經60°30′~61°56′間,隔帕裏亞灣與委內瑞拉相望。主要由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兩個島嶼組成,面積5130平方公裡,人口110.5萬(1984)。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西班牙港。

  特立尼達島面積4828平方公裡,占全國總面積94%,屬大陸島。3條大致東西走向的低山丘陵橫貫全島。北部山脈平均海拔約500米,阿裏波山高940米,是全國國最高峰;中部山地和南部山地海拔高度不足300米。山地之間,北為橫貫全島的沖積平原;南為由海拔45~75米的低丘和谷地組成的低地。沿海多沼澤。西南部有世界最大的瀝青湖,面積約47公頃。氣候濕熱,年降水量大體上自西向東遞增,介於1250~2000毫米之間。多巴哥島位於特立尼達島東北32公裡處,面積300平方公裡。地質構造上屬小安的列斯群島,由火山巖組成。東北部地勢較高,降水也較多,密佈熱帶雨林,西南部則比較幹旱。

  原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16世紀末起特立尼達島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被屠殺驅趕。18世紀後期歐洲人開始移入,並販運非洲黑人充當奴隸。1802年該島歸屬英國。多巴哥島經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長期爭奪,於1814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45年起英國從印度等國招募大批“契約勞工”到此。1899年兩島合並為一個行政單位。1958年加入“西印度聯邦”。1962年“聯邦”解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宣告獨立。現有居民中,黑人和印度人後裔約各占2/5,混血種人占14%,餘為白人和華人。人口主要分佈在特立尼達島西部,以西班牙港、聖費爾南多和阿裡馬3個城市為中心的鐵路、公路沿線。多巴哥島僅有4萬多居民,幾乎全部是黑人。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拉丁美洲各國前列。經濟的主要支柱是石油開采和煉油業,198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3以上及出口總值的77%以上均來自石油,是西印度群島量大的原油生產國,也是世界十大石油產品出口國之一。油田分佈在特立尼達島南部丘陵地帶及其東西兩端相鄰的淺海中,儲量8900萬噸;還有天然氣(儲量約294億立方米)、天然瀝青等豐富資源。原油年產量約1000萬噸左右。西南岸的波因特福廷和皮埃爾角城是大煉油廠所在地,全國年煉油能力達2300萬噸,尚需從國外進口原油。70年代以來,政府執行“經濟多樣化計劃”,依靠石油收入,致力於工業建設。興建的大型工業項目,大都集中在新開辟的位於西岸的利薩角工業區,其中有鋼鐵廠、煉鋁廠、化肥廠、石油化工廠、液化天然氣廠等,成為加勒比地區最現代化的工業基地之一。旅遊業也發展較快,年接待外國遊客約20萬。

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湖

  可耕地約占國土面積31%,主要種植甘蔗、可可、咖啡、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蔗糖和可可豆向為重要的出口農產品;谷物以水稻為主,糧食遠不足自給。蔗田和稻田集中分佈在特立尼達島西部沿海低地,可可園則分散在中部山地和北部山地南坡的谷地中。林地約占總面積45% ,主要分佈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以及多巴哥島。近一、二十年來,由於農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農業生產不斷下降,如蔗糖的產量自1968年的24萬噸下降到1983年的7.74萬噸。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自60年代的10%下降到1982年的2.3%。島上交通依靠公路(全長7000多公裡)。首都西班牙港是全國最大海港,其次是利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