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市。位於渡島半島南部函館灣內,面臨津輕海峽。面積347.8平方公裡,人口31.8萬(1986)。地處平坦沙洲上,屬函館平原。灣東部有函館山,山前為函館港,港內水深,是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門戶。松前、龜田兩半島阻擋西北季風,使該市成為北海道冬季氣候較溫和的城市。原名箱館,13世紀時是本州被廢貴族、罪犯的流放地。江戶時代開始有移民定居,從事漁業和農業。1854年辟為對外開放港口,商業日漸繁榮,曾有“北方長崎”之稱。1869年改今名。18733年至東京定期航線通航,1904年與小樽間鐵路通車,1907年定為國傢重要港口。1908 年至青森的火車輪渡開航,交通地位日益重要。20年代成為日本東北部的最大城市。1922年設市,後因北海道各城市經濟發展,特別是各港口相繼開發,其地位相對降低。第三產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員的70%。沿岸漁業發達。附近以種植蔬菜、水果和水稻為主。工業以水產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最為重要,占工業總產值的53%;還有與漁業有關的造船、機械、紡織工業等,多沿海灣分佈。連接函館和本州島青森、跨輕津海峽的海底鐵路隧道,已於1988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