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最大支流,上遊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於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幹發源於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於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裡,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裡。1971年開闢茨淮新河,截走支流黑茨河後減為3.67萬平方公裡。在京廣鐵路以西為山丘區,是洪水的主要源地;以東為平原區。支流北汝河及漯河以上的沙河,原為為古汝水的上遊支流,後截入潁河。周口以上有北汝河、澧河、小潁河、賈魯河4條較大支流,形成扇狀水系;以下有汾泉河、新運河、新蔡河3條較大支流。沙河上遊、澧河的支流甘江河及北汝河上遊,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之一。過去,每當夏秋洪水季節,常漫決成災,故有“決瞭母豬圈(漯河東面),淹掉潁州十八縣”之說;並屢遭黃河決溢泛濫之害,洪澇災害嚴重。1949年後,在上遊山區建設瞭白沙、昭平臺、白黽山、孤石灘等大中小型水庫376座,泥河窪滯洪區1處,對中下遊各級河道進行瞭初步治理,周口以下河道安全泄洪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秒,並開辟瞭茨淮新河。潁河幹流建有馬彎、周口、沈丘、阜陽和潁上5個梯級水利樞紐,其中阜陽配建船閘,水利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潁河歷來是豫皖間重要水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