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38年11月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結論的一部分。在1952年4月收入《毛澤東選集》第2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實現瞭第二次合作。在共產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否認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對共產黨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上的方針,採取懷疑和反對的態度,輕視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作用,幻想依靠國民黨的正規戰取得速勝。為瞭克服這種錯誤傾向,毛澤東從分析階級鬥鬥爭的歷史經驗入手,著重說明戰爭和戰略問題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的重要地位,並動員全黨註意軍事問題的研究。全文共闡述六個問題:中國的特點和革命戰爭;中國國民黨的戰爭史;中國共產黨的戰爭史;國內戰爭和民族戰爭中黨的軍事戰略的轉變;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註意研究軍事問題。

  在戰爭問題上,毛澤東分析瞭中國的社會特點和國共兩黨的戰爭史,闡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進行長期合法鬥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取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他強調指出,在中國主要的鬥爭形式是戰爭,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中國的問題離開武裝就不能解決。與此同時提出瞭“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的原則,指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不可放棄黨對軍隊的領導權。

  在戰略問題上,毛澤東論述瞭中國共產黨在國內戰爭和民族戰爭中的軍事戰略轉變問題,著重指出由國內正規戰爭向抗日遊擊戰爭轉變的重要性。如果對已經變化的敵情和任務估計過份或估計不足,就會在戰略轉變中出現“左”的或右的傾向。他還進一步闡明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要求全黨正確認識抗日遊擊戰爭在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增加敵人後顧之憂,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以及向正規戰發展和奪取抗戰最後勝利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時批評瞭一切輕視和反對抗日遊擊戰爭的觀點。

  《戰爭和戰略問題》,是毛澤東指導抗日戰爭的軍事理論著作。它所闡明的戰爭和戰略問題的基本理論,以及喚起全黨重視研究軍事理論、戰略戰術和軍隊政治工作,註意軍事知識通俗化,對於當前和今後發展中國無產階級軍事科學,仍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