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在山東省兗州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城打援戰役。1948年夏,山東國民黨軍由於連遭失敗,處境不利,遂以主要兵力退踞濟南,同時以一部兵力守備兗州等地。山東兵團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為配合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進行豫東戰役,於6月20日以主力一部包圍兗州,計畫誘殲徐州來援的國民黨軍。28日,國民黨軍整編第25師由蘇北經徐州北援進至滕縣地區時,察知人民解放軍攻兗州的部隊停止攻擊,同時豫東戰場告急,遂即奉命回援豫東。兗州守守軍處境孤立,山東兵團乃決心攻取兗州。

  兗州為津浦鐵路中段戰略要點,城郭堅固,築有半永久性防禦工事,城西郊開闊,東依泗河,由國民黨軍第10“綏靖區”司令官李玉堂率整編第12師及保安團隊,共11個團2.8萬餘人駐守。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譚震林,遵照中央軍委關於精心組織此次戰役的指示,集中主力部隊及地方武裝共45個團攻兗打援。部署是:以第7縱隊並指揮第13縱隊及魯中縱隊擔任攻城;以第9縱隊集結於兗州以北,準備殲擊濟南援軍;以魯南軍區部隊位於兗州以南阻援;以渤海縱隊位於濟南以東鉗制濟南守軍。

  7月1日,攻城部隊再次包圍兗州,采取穩紮猛打戰法,先以一部掃清外圍,主力進行攻城準備。至7日,肅清四關守軍,開始近迫作業。12日,攻城部隊決定以一部兵力於城東、東北進行助攻,以第7、第13縱隊主力在城西並肩突擊,擔任主攻。當日下午,攻城部隊首先以猛烈炮火進行抵近射擊,壓制守軍火力,摧毀城墻工事,打開突破口,為步兵開辟瞭通路。步兵在炮火掩護下,連續爆破、連續突擊,於20時30分由城西多路突破城垣後,迅速向縱深發展。經一晝夜激戰,於13日18時攻克兗州,殲滅守軍大部,並在東郊再殲潰逃之餘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登上兗州西城墻

  濟南國民黨軍整編第84、第2師於7月1日開始南援,因懼怕被殲,行動遲緩,當先頭部隊13日渡過汶河進至太平鎮地區時,得悉兗州已失,星夜北撤;第9縱隊冒雨出擊,殲滅整編第84師主力一部。濟寧、汶上守軍相繼棄城南逃。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3.7萬餘人,俘整編第12軍軍長兼整編第12師師長霍守義,有力地配合瞭華東野戰軍主力在豫東作戰,使魯中南、魯西南解放區連成一片,進一步孤立瞭濟南的國民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