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勳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1913年10月15日,生於陝西省富平縣淡村。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早年曾在傢鄉組織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300年1月,被派往西北軍楊虎城部從事兵運工作。1932年3月,在甘肅兩當縣發動兵變,帶出一個營成立陜甘邊工農遊擊隊第5支隊,任中共隊委書記。1933年3 月後,擔任陜甘邊遊擊隊總指揮部政治委員、中共陜甘邊特委軍委書記、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先後參與創建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蘇區。1934年2月起,任陜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蘇維埃政府主席,曾代理中共陜甘邊特委書記、軍委書記,參與領導反國民黨軍“圍剿”的鬥爭。1935年9月,在錯誤的“肅反”中被關押,於中共中央率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陜北後獲釋。1936年1月,任關中地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參加西征戰役。後調任中共關中特委書記、關中遊擊隊政治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關中地委書記、關中專員公署專員,軍分區政治委員和警備第1旅政治委員,領導軍民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鬥爭。1942年7月,調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黨校校長。1943年2月,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綏德警備區和獨立第1旅政治委員。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1947年2月,任陜甘寧野戰集團軍政治委員。同年3月,任西北野戰兵團(後改稱西北野戰軍)副政治委員。當國民黨軍對陜甘寧邊區進行重點進攻時,他協助彭德懷指揮部隊,進行瞭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和西府隴東等戰役。同年7月起,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與賀龍統一領導西北地方武裝和後方工作。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兼西北軍區政治委員,領導土地改革,動員群眾支援部隊作戰,直至解放西北五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西北軍區暨第一野戰軍政治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起,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省長,廣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曾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增補為中央委員,後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1988年4月,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