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傢的銀行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信貸資金的籌集和運用,採取有償的存款和貸款的方式,其特點是有借有還和按期支付利息。

  在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傢,銀行信貸資金的來源由四部分組成:①銀行自有資金。②各種存款。③各單位委託銀行辦理結算的資金。④發行的貨幣。各種存款是信貸資金的主要來源。銀行自有資金是信貸資金的一個部分,它包括國傢從預算中撥給銀行的資金(即信貸基金)和銀行從貸款的利息與其他業務收入中按照國傢規定留用的利潤。信信貸資金的運用主要用於發放各種貸款,較少的部分用於金銀儲備和外匯儲備。國營企業是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對象。

  信貸資金的增減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性。銀行自有資金的增減由銀行利潤的多少、銀行向財政交納稅利的比率和財政向銀行增撥(或抽回)信貸基金的數額三個因素所決定。各項存款和單位委托銀行辦理結算資金的增長幅度,主要決定於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增長規模。貨幣發行量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商品流通的增長幅度和貨幣流通的速度。信貸資金的運用,主要根據國傢經濟政策和國傢計劃的要求,結合市場資金供求的具體情況,在信貸資金來源的可能范圍內掌握使用。

  在中國,信貸資金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也是集體所有制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信貸資金的運用是否適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必須嚴格控制信貸資金的投量和投向。信貸資金的投量控制得當,有利於幣值的穩定和市場商品供求在總體上的平衡。因為信貸資金的投量直接影響對國民經濟的貨幣供給量,因此,必須在保證貨幣流通量適應生產和商品流通需要的前提下,確定貸款的規模。信貸資金的投向控制得當,有利於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和提高宏觀經濟效益,有利於支持和促進各部門、行業、企業的發展。

  由於中國的信貸資金和財政資金都是國傢統一安排運用的資金,財政預算收支是否平衡,對信貸資金的平衡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財政收支基本平衡並略有節餘時,信貸資金來源相對比較充裕;而當財政收支發生赤字時,由於財政向銀行借款和透支,往往給信貸資金的平衡帶來困難,造成信用的不正常擴大,使貨幣供給量不正常增加。因此,保持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的綜合平衡,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