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認購和買賣債券活動的總稱,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流通市場(二級市場)構成。

  沿革 債券和債券市場是信用形式發展的結果。早在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以前,就存在債券和債券市場。古代債券如國傢債券、當票等在奴隸社會已經出現,並在封建社會得到發展。據認為,世界最早的債券發行於12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企業債券在封建社會末期也開始產生。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即巴巴黎交易所成立於1304年。證券交易所興起的早期階段,主要業務是買賣政府債券,股票交易有限。18~19世紀資本主義國傢紛紛發行政府債券,為內政、外交特別是進行軍事活動籌集所需要的資金。19世紀隨著企業公司的迅速發展,企業債券發展也很快。20世紀至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傢的政府、大部分股份公司以及許多地方政府都利用發行債券的方式籌措資金。

  債券發行市場 籌資者以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的場所。它具體決定債券的發行時間、金額和條件,並引導一般投資者認購,以及辦理認購手續、繳納款項等事宜。發行市場的主要功能是創造新債券。債券發行額反映著社會投資的增長情況。債券發行市場是一種無形的市場,沒有固定、集中的場所,即新債券的發行不是在有組織的市場──證券交易所內進行,而是由發行者(籌資者)自行向投資者直接出售,或者通過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等證券發行中介機構,或證券商推銷出售的。籌資者要想通過發行債券從市場上籌集資金,不僅必須具有良好的信譽和對本金與利息的支付能力,而且還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種種約束。無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機構或者企業,具備上述條件都可成為債券發行者。債券發行中介人(投資銀行等)提供的主要服務,是承購發行者新發行的債券,並轉售於一般債券投資者。

  債券流通市場 轉讓、買賣已發行債券的市場。債券交易活動不增加社會投資額,流通市場的主要功能是為債券這一金融資產提供流動性。投資者在這裡可以根據自己對債券行情的判斷,隨時買進或者賣出債券。又分為有組織的市場(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前者是傳統的證券交易市場,有嚴密的組織和管理規則(見證券交易所);後者則沒有正式的組織,也沒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活動在交易所外通過電話、電傳等電信工具聯成的交易網絡完成,交易規則比較靈活,手續簡單,屬於一種無形市場(見場外交易)。美國和日本的場外交易比較發達,90%以上的債券買賣都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

  債券的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發行市場的規模和質量、債券的發行條件和方式等對流通市場的規模和質量、債券價格和流動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發行市場的債券發行,還需要流通市場的保證和支持。如果沒有流通市場,債券不能自由買賣和轉讓,投資者將對債券失去興趣,債券發行市場就難以擴大規模。流通市場所提供的流動性和形成的價格又是影響新債券發行規模和條件的重要因素。

  作用 ①投資者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無論是國傢要集中相當部分的社會資金以滿足各方面的資金需要,或者企業為解決擴大再生產資金之不足,都可以通過發行債券達到目的。通過債券的發行,將社會上的一部分潛在資金轉化為現實資金,分散、短期的資金轉化為集中、長期的資金。與銀行貸款相比,發行債券可為籌資者提供更為長期和穩定的資金來源。②為投資者提供較為有利的投資場所。一般說來,投資者購買債券能夠獲得比期限相同的銀行儲蓄存款更多的利息,到期還本付息,投資風險小,能夠取得比購買股票更有保障的收益。特別是政府債券信譽高,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強,在發達國傢中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③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與有效配置。債券市場具有靈敏反映資金供求的價格機制和廣泛靈通的經濟信息,因而能夠引導資金的流向和流量,推動社會資金向經營好、效益高的企業和有前途的產業集中。④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執行國傢貨幣政策,控制利率和貨幣供應量,從而實行宏觀金融調節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這一活動主要是通過買賣國庫券等政府債券進行的,因而,債券市場在宏觀調控方面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債券市場 1979年以後中國的債券市場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1981~1984年為第一階段。這時發行的債券隻有國庫券一種,並且隻有帶有很大分配性質的發行市場而沒有流通市場,國庫券不能自由轉讓。1985~1989年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債券市場發展較快。主要表現在:①債券種類增多。新增債券有:a.國債券,包括國傢重點建設債券(1987),財政債券和國傢建設債券(1988),以及特種國債券和保值公債券(1989);b.中國專業投資公司發行的債券,包括基本建設債券和重點企業債券(1989);c.金融債券(1985);d.企業債券,包括地方企業債券(1986)和企業短期融資債券(1988),以及重點企業債券(1988)。②開放瞭債券流通市場。最早允許上市轉讓的是1985年開始發行的金融債券(1986),企業債券緊隨其後(1987)。到1990年,除財政債券、特種國債券、中國專業投資公司發行的重點企業債券外,其他各種債券均可上市轉讓。不過,這時的債券流通市場還僅限於無組織的櫃臺市場,有組織的市場尚未成立。從1990年開始,中國債券市場進入瞭第三階段。其主要標志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為中國提供瞭一個集中進行交易的場所,使中國債券市場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