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向客戶計收的比一般貸款利率更低的利率。是一國利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傢的商業銀行對那些資信最高而且處於有利競爭地位的企業,發放短期貸款時計收低於其他企業利率水準的利率。對其他客戶收取的貸款利率,則在優惠利率的基礎上逐級上升。因此,優惠利率是確定其他企業利率的基準,其他企業利率與優惠利率的差額,基本上反映瞭其他貸款所承擔的額外風險費用。

  在美國歷史上,優惠利率比較穩定,從1947年12月起,,優惠利率變動頻繁。當銀行的資金供應大於對資金的需求時,商業銀行就降低其優惠利率,反之則提高優惠利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瞭鼓勵某些行業的發展,同時考慮到某些地區、行業和企業的承受能力,銀行對某些貸款以低於同類貸款的利率檔次計息結息並且隨著存貸款利率的調整而調整。享受優惠貸款利率的貸款有技術改造貸款、外貿出口產品收購貸款、糧棉油貸款、民政部門福利工廠貸款、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貸款等4類22種。另外,對一些貸款項目在計息方法上也可給予優惠。例如,對一般貸款,銀行采取每季度結轉一次的計息方法,而對技術改造貸款,則采取“利隨本清”的計息方法,推遲借款單位付息時間,減少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