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茹維

  法國演員、導演和戲劇活動傢。生於克羅松市一醫生傢庭。在巴黎讀書時曾參加業餘演出活動,後來加入卡拉馬佐夫兄弟劇團,巡迴演出打鬥戲,開始演員生涯。

  茹維於1913年加入J.科波的老鴿巢劇劇院,開始任舞臺機械師,並在一些戲裡兼串小角色,後來成為舞臺監督。L.茹維在C.杜蘭導演的莎士比亞名劇《第十二夜》中飾安·艾古契克爵士,他的演技以新意征服瞭巴黎觀眾和戲劇界。

  茹維追隨科波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以隨軍醫護人員身份在後方醫院工作。1917~1919年跟隨科波赴美演出。

  1922年,茹維應聘到香榭麗舍喜劇院擔任舞臺總調度,後任劇院院長至1934年。在這裡,他除瞭重新演出老鴿巢劇院的保留劇目外,還演出瞭J.羅曼、阿莎爾、J.科克托、F.克羅梅蘭克(1885~1970)等人的新作。J.季洛杜的第一部劇作《安菲特呂翁38》和《插曲》由茹維於1928年首次搬上舞臺,轟動瞭巴黎和整個法國,從此兩人結成生死之交,季洛杜每寫一部新戲必交茹維上演,茹維成瞭季洛杜戲劇的忠實體現者。

  1934年秋,茹維遷往雅典娜劇場,並把它改建成自己的路易·茹維劇院。此時,茹維還被國立戲劇學院聘請為教授,培養出不少才華出眾的演員。1941年,德國占領者禁止他演出被視為“反文化的”J.羅曼和季洛杜的劇作,茹維率劇團離開巴黎赴拉丁美洲演出。

  1941~1945年,茹維及其劇團在拉丁美洲15個國傢巡回演出376場,向外傳播瞭法蘭西文化。同時,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也深深影響瞭他,為他的表導演藝術和感情註入新鮮血液。回到巴黎之後,茹維及其劇團繼續在原雅典娜劇場演出。他先後導演瞭季洛杜的《夏約的瘋女人》、J.熱內的《女仆》以及莫裡哀的《唐璜》和《偽君子》等劇目。他還多次率領劇團赴近東及歐洲其他主要國傢演出,1951年病逝。

  茹維的戲劇思想以D.狄德羅《談演員的矛盾》為基礎,認為舞臺上的人物創造不是基於熱情,而是基於清醒的理智,演員應該盡可能完美無缺地再現臺詞,並且給觀眾以這是由演員創造的印象。他要求演員付出艱巨努力,但不要違背順乎個人氣質的自由表現。他的導演處理流露出他個人的強烈表現手法,那是一種冷峻的幽默,而且有意以斷斷續續的方式將之傳播到觀眾中間。

  茹維強調舞臺演出效果的完美,追求的是手法洗練與平衡以及恰如其分地擺平現代趣味和傳統習慣的關系。他往往為自己導演的戲設計舞臺佈景,風格明快,別具一格。

  茹維在20年代因志同道合與之共同組成卡特爾的C.杜蘭、G.皮托也夫和G.巴蒂4人中,是對法國戲劇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