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on霍夫曼斯塔爾

  奧地利劇作傢,抒情詩人。生於維也納一猶太民族銀行經理之傢,曾在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和法國語言文學,189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自16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大學畢業後很快成為職業作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曾從軍,,後來又繼續從事文學創作。1929年長子自殺後,他也因腦溢血而逝世。

  霍夫曼斯塔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語文學中新浪漫派潮流的代表人物。他的早期劇作始於19世紀90年代,劇本多具抒情性、哀歌性對話,語言運用極為嫻熟,人物描寫細膩。他的《提香之死》(1893)表現瞭意大利偉大畫傢豐富、充實、勞動的一生。獨幕劇《傻子和死亡》(1893)表現瞭一個在智慧上早熟的人,自以為進行瞭不懈的追求,其實卻一無建樹,臨死時反倒產生瞭重新生活的願望。這部作品流露瞭觀察與行動的對立、厭世與渴望生活的對立、孤立與現實感的對立。類似情緒在《白扇子》(1897)、《皇帝與女巫》(1879)、《昨天》(1891)等劇中都有所表現。進入20世紀以後,霍夫曼斯塔爾的重要作品有《埃勒克特拉》(1903)、《俄狄浦斯和司芬克斯》(1906)、《俄狄浦斯王》(1905)、《阿爾克斯蒂斯》等。作者試圖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對古希臘題材進行新的解釋和重新評價,這種嘗試對後世作傢影響頗大。他曾為R.施特勞斯創作瞭13部歌劇腳本,其中最著名的有《玫瑰騎士》(1911)、《失去影子的女人》(1919)、《阿拉貝拉》(1933)等。

  霍夫曼斯塔爾於1920年同M.萊因哈特發起創立薩爾茨堡戲劇節,並為此創作瞭兩部宗教題材的劇本《每一個人》(1911)和《薩爾茨堡的世界大舞臺》(1922)。前者描寫一個富商成瞭金錢的奴隸,由於找到瞭宗教信仰,才解脫瞭人間罪孽的故事。後者描寫一個乞丐,認為現存統治制度是上帝意志的造物。這兩部劇作表現瞭作者從天主教學說中尋找現實問題答案的意圖。根據P.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劇本改編的《塔》(1922),描寫一個波蘭王子在統治者的權勢欲與被統治者的暴力行動之間怎樣被一步步毀滅的故事。

  霍夫曼斯塔爾還創作過小說和散文,編輯出版過幾種很有影響的讀物,如《德國小說選》(1912)、《德語讀物》(1922)和《奧地利文庫》(1915,共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