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e莫泊桑

  法國作傢。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沒落的貴族傢庭。1870年剛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應召入伍,親身經歷瞭法軍的慘敗。退伍後,從1872年開始,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傢福樓拜做他的文學導師。

  1879年,以左拉為首的6位標榜自然主義的文人在梅塘別墅聚會,商定各寫一篇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中短篇小說,匯成小說集《梅塘晚會》,於1880年出版,莫泊桑以其《羊脂球》聞名,從此開始瞭作傢生涯。他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間寫成,有中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遊記3部,以及許多關於文學和時政的評論文章。

  莫泊桑生當法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並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時期,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道德風尚的醜惡,給以無情的揭露和嘲諷。隻有在下層人民中,他才發現一些令人寬慰的健康品質。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層社會的小人物。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充分顯示出他的社會風俗畫傢的才能。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都有獨到之處。文字簡潔、質樸。

  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一組作品,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兩個朋友》(1883)寫兩個熱衷垂釣的平民橫遭普魯士侵略軍屠殺,抨擊侵略戰爭。《米隆老爹》(1883)寫一個智勇雙全的遊擊英雄;《蠻大媽》(1884)寫一個為兒子報仇的農村老婦;《決鬥》(1883)寫一個退伍老兵在決鬥中殺死占領軍軍官。這3篇小說都謳歌瞭普通人民打擊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出色的是《羊脂球》,它描述一個法國妓女為瞭解救被德國軍官扣留在小客店中的法國旅客,不得不忍受屈辱,但反而遭到那幾個由於她的自我犧牲而脫險的旅客的鄙視。作者譴責瞭那些體面的紳士們的自私和偽善。

《羊脂球》插圖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把上流社會達官貴人們的荒淫糜爛揭露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寫整個社會的道德墮落在小資產階級中的反映。《一傢人》(1881)寫一對夫婦誤以為母親已死而搶占遺產的醜劇。《我的叔叔於勒》(1883)通過一對小資產階級夫婦對親兄弟的勢利態度,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項鏈》(1884)通過一個醉心奢華的小資產階級女子的遭遇,諷刺瞭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譴責瞭金錢萬能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此外,像諷刺小職員貪圖虛榮的《勛章到手瞭!》(1885),描寫小市民斤斤計較蠅頭小利的《雨傘》(1884)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莫泊桑手跡和他的簽名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在思想性和藝術特色方面也參差不齊,瑕瑜互見。在《巴裡斯太太》中,作者對女主人公及其情夫的曖昧關系流露出欣賞的情緒。《一次郊遊》寫兩個輕薄男子侮辱偶然相遇的母女倆,作者完全受自然主義所支配。此外,《孤獨》、《小客棧》等有宿命論思想;《奧爾拉》、《她?》等帶有神秘主義色彩。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的6部長篇小說是:《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

  《一生》寫貴族少女霞娜由幻想到幻滅的一生。她向往純真的愛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但她的丈夫卻是個卑鄙無恥之徒;她轉而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但兒子也使她失望;最後在女仆的救助下,得以茍延殘生。小說反映瞭在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和資產階級風尚沖擊下地主貴族生活方式的必然瓦解,《一生》所歌頌的就是保持勞動人民本色的女仆。

  《俊友》是莫泊桑一部最富有現實社會意義的長篇小說,它寫退職的下級軍官杜洛阿在報館就業,依靠招搖撞騙,特別是勾引上流社會女子,走上飛黃騰達的道路,最後娶瞭報館老板的女兒為妻。小說中所描寫的部長、議員以及新聞、司法和宗教各界的上層人物與杜洛阿是一丘之貉。它還揭示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內閣要員,為瞭金融巨頭的利益,蒙騙議會和公眾,發動掠奪摩洛哥的殖民主義戰爭,暴露瞭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和資本主義政權擴張的本質。

莫泊桑故居

  莫泊桑從70年代開始長期為疾病所折磨。他始終是在同病魔的頑強搏鬥中進行寫作的。1893年7月6日因精神病嚴重發作去世。

  

參考書目

 René Dumesnil,Guy de Maupassant,Paris,1947.

 Armand Lanoux,Maupassant, le bel-ami, Paris,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