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劇作傢、小說傢。生於克恩滕的格裏芬市,父親是鐵路職員。曾在格拉茨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前夕輟學,移居西德,成為職業作傢。1968年獲西柏林自由人民劇院蓋爾哈特·豪普特曼獎金。1979年回奧地利居住。

  他在60年代中期西德青年一代反抗現存秩序和權威時以叛逆者姿態出現於文壇,自稱在創作中“決不與人雷同”,具有反傳統、反規則的特點。

  他以徹底否定傳統的劇本《罵觀眾》(1966)成名。劇本《《卡斯帕爾》(1968)表現語言怎樣迫使人接受現存社會秩序和價值觀念。此外,《自咎》(1966)、《預言》(1966)、《馳騁在博登湖上》(1971)等都是有意違背傳統戲劇手法、在形式上標新立異的所謂“說話劇”。他的“反小說”《大黃蜂》(1966)、《小販》(1967)都沒有連貫的故事,語言含糊,層次錯雜,時間混亂,作者企圖以此表明現實世界是無法認識的。在《罰11米球時守門員的緊張》(1970)、《短信話長別》(1971)和《無以復加的不幸》(1972)等作品中,作者似乎在向現實主義文學靠攏。但是在《真實感受的時刻》(1975)和《左撇子女人》(1976)中,作者又回到瞭單調、沉悶的意識流風格。在詩歌、廣播劇和電視劇方面,他也都進行過別出心裁的嘗試。對他的毀譽不一,有人稱他為天才,有人說他是憑商人頭腦成名。他的創作受超現實主義和荒誕派戲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