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出生在英國西部港口城市佈裡斯托爾一個清貧的傢庭,父親是中學教師。他是父親的遣腹子,靠母親教書為生。12歲時寫瞭一些詩篇,模仿15世紀英語辭彙和拼寫法,冒充15世紀的佈裡斯托爾僧侶詩人湯瑪斯·羅利所寫,並稱他於佈裡斯托爾的聖瑪麗—雷德克裏夫教堂發現羅利的手稿,因而公之於世,名為“羅利詩篇”。查特頓虛構瞭一個人物,名叫威廉·坎寧,是佈裡斯托爾的商人,後成為佈裡斯托爾市長。“羅利詩篇”就是以坎寧為中心人物之一而寫的一系列故事傳奇。其中主要詩篇有《佈裏斯斯托爾悲劇,又名查爾斯·波丁爵士之死》(1772)、《一首極好的慈善歌謠》(1777)等。而其中最優秀的詩篇是查特頓在1768年所寫,時年不足16歲。如《歌手之歌》一詩非常有力,具有中世紀詩歌的魅力。此外,查特頓還寫瞭諷刺詩《叛教者威廉》(1764),滑稽歌劇《復仇》(1770)等。1769年,查特頓把“羅利詩篇”裡的幾首詩寄給英國著名學者和文學傢賀拉斯·華爾浦爾。華爾浦爾很欣賞這些詩,真以為這是15世紀的作品。後來華爾浦爾把這些詩拿給詩人托馬斯·格雷看,格雷立刻斷定是偽作。華爾浦爾把它們退還給查特頓,並且停止與查特頓通信。1770年查特頓來到倫敦,企圖在雜志上發表他的“羅利詩篇”。他在倫敦舉目無親,窮愁潦倒,但不願向人借錢或乞討,終於在絕望中自殺。

  查特頓是天才的詩人,極善於模仿。他雖然運用瞭15世紀的英語詞匯,但他的詩歌節奏和觀點卻相當現代化。他可以被看作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先驅者之一。“羅利詩篇”的產生證明當時讀者對中世紀文學的興趣極濃。用幻想來重建中世紀文化,這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特征之一。查特頓成為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心目中一名英雄。濟慈把他的《恩底彌翁》(1817)獻給查特頓。雪萊在他的悼亡詩《阿多尼斯》(1821)裡既悼念濟慈,也贊揚查特頓。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也都曾在他們的詩裡談論過查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