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菲爾丁

  英國小說傢、劇作傢。1707年4月22日出生於薩默塞特郡格拉斯頓伯裏附近的一個貴族傢庭,求學於伊頓公學和荷蘭萊頓大學。1728年去倫敦謀生,開始給舞臺寫劇本。他翻譯、改編瞭莫裡哀的喜劇《屈打成醫》和《吝嗇鬼》。隨後寫寫瞭《堂吉訶德在英國》(1734),諷刺英國的選舉制度;《巴斯昆》(1736)和《一七三六年歷史日歷》(1737),揭露英國政府的貪污腐敗。他的社會和政治諷刺喜劇觸怒瞭當權的輝格黨的首領,在國會通過瞭關於戲劇檢查的法令(1737),迫使菲爾丁停止戲劇創作。在這以前,菲爾丁還寫過一部文學諷刺喜劇《悲劇的悲劇,又名大偉人大姆指托姆的生平和死亡》(1730),諷刺復辟時期誇張的“英雄戲劇”。1737年,菲爾丁改學法律;1740年,成為律師。1748年擔任倫敦首任警察廳長,訓練瞭最早的一批偵察犯罪活動的偵探警察。同時,他繼續文學創作。1739至1741年,他主編《戰士,又名不列顛信使》雜志,反對當權的輝格黨政府。理查遜出版瞭他的勸世小說《帕美勒》(1740)後,菲爾丁仿他的筆法創作小說嘲諷這類作品,先後寫瞭《夏美勒·安德魯斯夫人生平的辯護》(1741)和《約瑟夫·安德魯斯》(1742,全稱為:《約瑟夫·安德魯斯及其朋友亞伯拉罕·亞當斯先生的冒險故事,仿塞萬提斯的風格而寫》)。菲爾丁把他的小說稱為“喜劇性的散文史詩”,屬於流浪漢傳奇小說類型,同時也是現實主義的諷刺小說。

  菲爾丁的傑作是長篇小說《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1749),與《約瑟夫·安德魯斯》屬於同一類型。拉法格曾回憶馬克思“比較喜歡十八世紀小說,特別愛好菲爾丁的《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這部小說深刻地表現瞭18世紀英國社會的半封建、半資本主義性質。長篇小說《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1743),是政治諷刺小說;《阿米麗亞》(1751)是現實主義社會批判小說,兩者都為抨擊英國資產階級政府的罪惡、虛偽和殘酷而寫。1754年菲爾丁去葡萄牙旅行,寫瞭《裡斯本航海日記》(1755)。同年10月8日於裡斯本逝世。

  伯納·蕭認為菲爾丁是除莎士比亞外英國從中世紀至19世紀之間最偉大的劇作傢。菲爾丁的戲劇作品主要屬於笑劇、模仿嘲諷劇和諷刺劇。他對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他和笛福、理查遜並稱為英國現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在創作《約瑟夫·安德魯斯》的過程中,菲爾丁說他發現瞭一個“新的寫作領域”,即18世紀中葉的英國社會。他用現實主義的手法生動地描繪瞭英國社會生活中各種滑稽可笑的人物,敘述瞭許多滑稽可笑的事件。他的現實主義小說是“喜劇性的散文史詩”,它的特點是幽默、諷刺,充滿樂觀精神和對人民的熱愛。菲爾丁自稱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師承於阿裡斯托芬、塞萬提斯、拉伯雷、莫裡哀、莎士比亞、斯威夫特等人,以幽默和諷刺作為向虛偽、謊言、暴虐和罪惡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菲爾丁的嚴肅的寫作意圖正是通過使讀者得到娛樂和享受來實現的。英國浪漫主義批評傢柯爾律治曾稱贊《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的情節為一切文學當中最完美的情節之一。它的結構也是英國小說的典范。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發生在英國南部薩默塞特郡的鄉村,在鄉紳甄可敬的傢裡;第二部分敘述在去倫敦途中所發生的許多事情;第三部分發生在倫敦。菲爾丁以現實的社會生活作為浪漫主義的故事情節的背景,使讀者瞭解到18世紀中葉英國城鄉生活中許多細節,他描繪的場面猶如萬花筒一般,情節曲折復雜,人物豐富多彩。他喜用對比手法來描寫同一類型的人物。例如,鄉紳甄可敬和魏思頓,宗教傢夏楚與哲學傢方正,正面人物青年托姆和反面人物青年佈力非等,都形成對照,尤其是通過托姆與佈力非這一對人物的對照,讀者對菲爾丁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才有瞭正確、深刻的理解。反面人物佈力非使讀者聯想到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中的埃德蒙和《奧瑟羅》中的伊阿古,他代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兇狠的冒險傢,為瞭個人利益不惜從事任何罪惡勾當,而表面上卻道貌岸然。托姆是菲爾丁所肯定的人物,他真誠純潔,經受瞭各種誘惑與磨難,戰勝瞭重重阻礙與艱險,終於和心愛的女子索菲亞結合。托姆的故事就是菲爾丁給讀者上的一堂人生教育課。

  《阿米麗亞》是一部坦白、誠懇的社會批判小說,它對英國社會的黑暗和不合理現象的批判和提出的改革要求,為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的小說奠定基礎。在《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每一卷的第一章裡,菲爾丁中斷瞭故事的敘述,發表一番議論。他這種連敘帶論的寫作方法不僅被19世紀英國小說傢薩克雷和喬治·艾略特所模仿,而且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長篇故事諷刺詩《唐璜》也產生瞭影響。

  

參考書目

 W. L. Cross,History of Henry Fielding,1918.

 Aurélien Digeon,Les Romans de Fielding,1923.

 F.H.Dudden,Fielding: His Life,Works and Times,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