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典小說。故事長期在民間流傳,大約到18世紀才被整理、加工成書。先後出現過全州土版《烈女春香守節歌》,京版《春香傳》,漢文版《水山廣寒樓記》、《漢文春香傳》和抄本《古本春香傳》等多種不同的版本。1954年朝鮮作傢同盟出版社以《烈女春香守節歌》為底本,進行整理、校註,題名《春香傳》出版,並改編成唱劇、話劇演出,兩次拍成電影。小說寫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夢龍和藝妓月梅之女春香之間充滿波折的愛情故事。端陽佳節,李夢龍和春香在廣寒樓相遇,一見鍾情,私訂瞭終身。在在朝鮮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等級分明,森然不可逾越,一個貴族公子和藝妓的女兒不會被允許成婚。李夢龍不敢稟告父母,在李翰林奉調離任時,忍痛拋下愛人,隨傢去瞭王京。新任南原府使卞學道仗勢強使春香做他的侍妾,遭到拒絕,惱羞成怒,施以毒刑,並問成死罪,關進監牢。李夢龍考中狀元,做瞭暗行禦使,及時趕到南原,救出春香,懲辦瞭卞學道。這個故事歌頌瞭一對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表現瞭他們敢於沖破封建等級制度、門第觀念以及不畏強暴的勇敢精神;同時,也正面暴露瞭貴族官僚的驕奢淫逸、百姓怨聲載道的社會現實。“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肴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作品中的這首七言詩,是18世紀朝鮮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春香傳》是朝鮮一部傢喻戶曉的小說,春香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純潔、善良、堅貞的少女典型,她的遭遇獲得瞭廣泛的同情。而借助國王的力量獲得美滿的愛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瞭作品的積極意義。

《春香傳》插圖

  《春香傳》已有中譯本,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劇團還曾改編成京劇、越劇和評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