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漢文譯本,即《百句譬喻經》,原文尚未發現。譯本署僧伽斯那撰,求那毗地譯,譯者是中天竺(印度)和尚,譯於南齊時(西元5世紀)。書末說,“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華(花)鬘竟”。可能本書原名《癡華鬘》,即關於愚人的寓言故事集,漢譯改名《百句譬喻經》,簡稱《百喻經》,列入佛教藏經。全書分為2卷,包括寓言故事98則,為宣揚佛教而作。每則故事末尾都點明所譬喻的道理,但往往牽強附會。用愚人的蠢事作寓言,仍反映出當時的部分社會情況。有的寓言如不照佛教解解釋也不無意義。魯迅曾出資刊刻此書,1926年又為新刊本《癡華鬘》寫題記,指出印度這些古代寓言的重要性。這部新刊本刪去《百喻經》中的教訓部分,隻留下故事,完全是一部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