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詩人、散文作傢、翻譯傢。出身職員傢庭。1906年畢業於佈達佩斯大學匈文拉丁文系。當過中學教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奧第和莫裡茲的影響下寫《復活節前》(1916)一詩反對戰爭,引起官方的仇視,後來又因寫反戰詩《最強音》(1917~1918)受法庭審訊。1918年積極擁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蘇維埃共和國時期在大學講授世界文學和匈牙利現代文學,並擔任作傢執行委員會領導職務。無產階級革命失敗後受撤職和剝奪退休金處分,被警方監管,他表現動搖,並避不參與政治活動。。20年代末重新露面。1929年與莫裡茲·日格蒙德主編《西方》雜志。1938年發表長詩《約拿書》,公開表示反對法西斯主義,對自己過去的動搖和“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道路進行自我批判。1940年當選為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巴比契從1902年開始寫詩,是進步文學團體“西方社”第一代詩人,是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詩歌追求韻律和華麗的詞藻,形式上矯揉造作,內容上反映對革命既向往又懼怕的矛盾心理。後期的詩歌逐漸擺脫瞭形式主義,趨於簡潔奔放。

  巴比契還寫瞭許多小說。第一部小說《鸛鳥之王》(1916)通過一個青年的神話般的經歷,反映作者矛盾的心理狀態。小說《蒂馬爾·威爾基爾之子》(1922)和《紙牌城堡》(1923)是對頹廢的知識分子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長篇小說《死亡之子》(1940)通過一個貴族傢庭三代人的遭遇,描寫匈牙利縉紳階級的衰亡和20世紀初的文化生活。他曾翻譯但丁的《神曲》,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和歌德的劇本,以及波德萊爾的《惡之華》。著有《歐洲文學史》(1934~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