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小說傢、詩人、文藝批評傢。用法語寫作。生在安特衛普。曾任編輯。27歲時參加剛興起的《青年比利時》文學運動,後以觀點分歧,同維爾哈倫、德莫爾德等另辦雜誌《紅公雞》。他的作品大部分是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他傾向於自然主義,作品以故鄉為背景,主角大多是莊稼漢、流浪者、亡命徒。1884年發表的《主保瞻禮節》寫令人樂極生悲的鄉村節日。代表作《新的迦太基》(1888)描寫安特衛普城內富人的窮奢極欲,與窮人的困苦形成鮮明的對照。這部小說畫面壯闊,各階層的人物都躍然然紙上。其他作品有《馬林的被槍決者》(1891)、《安特衛普的不信教者》(1912);短篇小說集《另一種觀點》(1904)以及晚期創作的小說《最後的主保瞻禮節》(1920)、《具體化的鄉土》(1922)等。他的創作始終保持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反對自私貪婪的資產者,但並沒有提出改造社會的主張。他還著有《在莎士比亞的世紀》(1893),並翻譯、改編瞭莎士比亞的某些劇本。

《最後的主保瞻禮節》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