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最早的大型選集。趙傢璧主編,1935至1936年間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10卷本的《中國新文學大系》

  《大系》對“五四”文學革命至1927年年期間的“新文學理論的發生,宣傳,爭執,以及小說,散文,詩,戲劇諸方面所嘗試得來的成績”,作瞭“整理,保存,評價”(趙傢璧《前言》)。全書分為10卷:①《建設理論集》,胡適編選;②《文學論爭集》,鄭振鐸編選;③《小說一集》,茅盾編選;④《小說二集》,魯迅編選;⑤《小說三集》,鄭伯奇編選;⑥《散文一集》,周作人編選;⑦《散文二集》,鬱達夫編選;⑧《詩集》,朱自清編選;⑨《戲劇集》,洪深編選;⑩《史料·索引》,阿英編選。書前由蔡元培撰寫總序,各卷編選者還分別就所選內容寫瞭長篇導言(第10卷為《序例》)。

  《建設理論集》、《文學論爭集》和《史料·索引》選輯近200篇理論文章,包括文學革命發難者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基本主張,現代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的創作理論,主要文學社團的宣言、簡章,重要文學期刊的發刊詞,以及新舊文學幾次重大論爭中雙方的辯駁文章。《史料·索引》還收錄文學革命運動的概述,文學社團的回憶錄和作傢小傳,創作、翻譯的文學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學雜志編目等資料。以上3卷,系統地反映瞭新文學運動和新文學理論建設從無到有、初步確立的歷史過程。編選創作的7卷,共收小說81傢的153篇作品,散文33傢的202篇作品,新詩59傢的411首詩作,話劇18傢的18出戲劇。其中不少篇什是對新文學的創建起瞭積極作用和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藝術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是優秀的和比較優秀的作品,合在一起,顯示出新文學各種體裁形成發展的基本輪廓和脈絡。這些作品,從語言到手法,從形式到內容,都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的鮮明特點,從中可以看出“五四”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所進行的深刻變革,以及這場變革在最初10年間的創作實踐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少沒有收入專集的理論文章和作品,通過本書的匯集整理,才得以保存流傳。

  總序和各篇導言,對於新文學的發生、發展、理論主張、組織活動、重大事件、各種體裁的創作,或作歷史的回顧,或為理論的闡述。如魯迅的《〈小說二集〉導言》,敘述除文學研究會、創造社以外的其他社團的小說作傢的思想追求和藝術探索,註意他們從異域的各種思潮汲取營養,重視不同文學流派的興衰起伏,並從與社會現實結合與否探討他們創作的得失;對所論及的30多個作者分別作瞭中肯的述評,同時也勾勒出初期新文學作傢共同有過的思想變化歷程。茅盾、洪深的導言,以豐富的史實,說明新的文學運動和新的戲劇運動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曲折道路。前者關於文學研究會小說作者的具體分析,既指出瞭各人的創作成就,也概括出這個文學團體的主要特點。鬱達夫在《散文二集》的導言中關於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的論述,和朱自清在《詩集》的導言裡就新詩體裁、流派的分類,都提出瞭獨到的見解。《大系》出版後不久,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將這些導言單獨匯編成《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論集》(包括蔡元培的總序,未收《史料·索引》的序例),另行出版。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這些導言的影響比《中國新文學大系》本身更為深遠。

蔡元培《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手跡

  從20年代初期起,已經陸續出版過一些新文學選集,如1920年的《分類白話詩選》,1922年的《小說年鑒》等;但所選的范圍狹窄,內容單薄,沒有發生多大影響。《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一次對“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進行全面系統的搜集、整理和評價,編者都親身參加瞭文學革命和新文學運動,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作出過貢獻,他們的選本和導言,就格外受人重視。從“五四”到1927年,通稱“新文學的頭一個十年”,正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時期,自成一個段落。《中國新文學大系》相當完整而且豐富地反映瞭初期新文學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給這段文學歷史作瞭初步總結。

  在20、30年代,包括左翼作傢在內,都把“五四”文學革命與西歐的資產階級文藝復興等同起來,把由此產生的新文學籠統地看作是資產階級文學,未能充分認識它的新民主主義性質以及有別於一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學的歷史特征。這種歷史的局限性,在《大系》各卷編選的內容上和各篇導言的論斷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現;而以蔡元培的總序、胡適編選的《建設理論集》及其導言,最為明顯。此外,象《建設理論集》和《文學論爭集》沒有一篇魯迅的文章,說明編選者對於魯迅作為新文學奠基者的歷史地位和魯迅對於新文學理論建設的貢獻,缺少認識。《詩集》雖然選瞭郭沫若25首新詩,卻不選《鳳凰涅槃》、《匪徒頌》那樣最能反映“五四”時代精神和詩人風格的詩篇,與編選者個人的美學趣味、編選標準有關。周作人將現代散文與明代公安派小品相比附,更是一種偏見。

  1980年起,上海文藝出版社將《中國新文學大系》重新影印出版。自1984年開始,仿照原來的規格和體例,續編《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至1937年(即“第二個十年”)部分,包括文學理論、小說、散文、雜文、報告文學、詩、戲劇、電影和史料索引9集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