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紫

  現代小說傢。原名餘昭明,又名鶴林。筆名尚有葉子、楊鏡清、阿芷等。湖南益陽人。

  1926年春,湖南農民運動蓬勃興起,葉紫一傢參加瞭農會鬥爭。正在中學讀書的葉紫,也參加瞭農會的宣傳工作,後進武武漢軍事學校第三分校學習。1927年5月,長沙“馬日事變”後,葉紫的父親、叔父和二姐均被殺害,葉紫也受追捕。在親友掩護下,葉紫逃離傢鄉,顛沛流離於湘、鄂、贛、蘇等地。流浪生活加深瞭對下層人民特別是農民生活的瞭解。1933年,葉紫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瞭中國左翼作傢聯盟,開始文學創作。同年6月,在《無名文藝》創刊號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豐收》,獲得好評。1935年短篇小說集《豐收》出版,魯迅為之作序,並列入魯迅主編的“奴隸叢書”。由於多年困苦生活的折磨,葉紫染上嚴重的肺病。貧病交迫之中,於1939年在湖南傢鄉逝世,年僅27歲。多年醞釀的長篇小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中篇小說《菱》等作品都未能完成。後來連寫下的一些手稿也遺失瞭。

1935年版短篇小說集《豐收》扉頁

  葉紫的作品,大都以他的故鄉湖南農村的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生動地反映瞭中國農村激烈的階級鬥爭。《豐收》及其姊妹篇《火》,表現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面對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奮起反抗,他們象當年組織農民協會那樣團結起來,向階級敵人進行頑強的鬥爭。中篇小說《星》(1936),表現的是大革命浪潮中農村的激烈動蕩的生活。這些作品與時代的革命風雲緊密相聯,較好地反映瞭整個社會的歷史動向。在他的筆下,既有革命的青年一代農民,也有在鬥爭中克服瞭保守落後思想的覺醒瞭的老一代農民。他們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新的藝術形象。葉紫的作品,以濃鬱的生活氣息、生動的人物形象、熾熱的革命精神,顯示著自己的特色。

  葉紫的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山村一夜》及作者自編而未能出版的《葉紫散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兩卷本《葉紫文集》(1983),匯集瞭迄今發現的作者的全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