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總集。清代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祺編選。主要編選者張景星,生卒年不詳,字二銘。婁縣(今屬上海松江)人,約為雍正、乾隆間人,候補主事。

  此書原名《宋詩百一鈔》。張景星等編選此書,意在“嘗鼎一臠,窺豹一斑”,以見宋詩宗派(傅王露《序》)。此書選錄137名作者的詩,共計645首,包括瞭西崑體、江西詩派、江湖派。大傢如蘇軾,選63首;陸遊,選54道。編選實踐與意圖大體一致。

  張景星等在編選中中強調“比興深婉”,“宮商協暢”(傅王露《序》),以致不少思想性、藝術性皆佳的作品未能入選。朱熹不甚以詩稱,入選之詩竟達20首。而負有盛名的黃庭堅,入選僅11首。南宋中末期有一定詩名的方嶽,入選僅2首。

  此書卷二晁補之《芳儀怨》題下,編選者加“事見陸遊《避暑漫鈔》”八字以為題註。實則《避暑漫鈔》非陸遊所輯。《避暑漫鈔》所及《芳儀怨》事,見元宋無《啽囈集》,張景星等偶疏考證。此書亦間有刊刻訛誤,如卷六《偕陳調翁龍山買舟待夜潮發》之作者劉過,即誤為蘇過。

  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誦芬樓原刊本,1975、1981年中華書局縮印誦芬樓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