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明代傳奇(戲曲),即在宋元南戲的基礎上,吸收北雜劇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盛行於明代的戲曲形式。

  “傳奇”一詞,含義數變。唐代文言小說稱“傳奇”。宋元時期,曾用傳奇指稱諸宮調等說唱藝術以及南戲、雜劇。明代以後,“傳奇”則成為以演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的專稱。

  明代傳奇包括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昆山腔和由它們流變而成的各聲腔劇種。自嘉靖、隆慶年間魏良輔等改革昆山腔、梁辰魚運用新腔撰寫《浣紗紗記》盛行於時之後,傳奇創作步入瞭一個新的趨於極盛的時期。從萬歷至明末,作傢輩出,名作如林,從而使昆山腔的演出和劇作成為明代傳奇的代表,今存傳奇劇本亦以昆山腔劇本為主。

  明代傳奇不限出數,一般都是三、五十出的長篇,分出、標出目;相似於早期南戲的“題目開場”。明代傳奇劇本開端通常有“傢門”(一般作為第一出),由副末上場,用一二曲述明作劇宗旨和劇情大意;早期南戲無嚴格的宮調要求,唱曲次序隻須用聲相鄰,明傳奇以南曲為主,兼用北曲,曲調也較南戲多有增加,並逐步形成瞭按宮調聯套的南曲體系;樂器伴奏發展到蕭管、弦索與鼓板相結合;角色分工更趨專業化,南戲分“生”、“旦”、“外”、“貼(旦)”、“醜”、“凈”、“末”,傳奇又分出“小生”、“小末”和“小外”、“小旦”等。

  它在藝術形式上與宋元南戲大略相同而表現得更加成熟、豐富、細密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