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和太平洋之間狹長的地帶,包括南太平洋地區的復活節島。154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8年獨立。智利在前殖民時代的土著藝術的數量和品質都很有限,被征服之後的藝術,尤其是建築具有接受歐洲影響,但又適應於當地環境的特點。

  前殖民時代,土著居民主要有莫耶人、阿塔卡梅諾人、迪亞吉塔人。莫耶人的藝術主要有陶瓶,特點是壁厚,色彩絢麗,有鐙形提手,裝飾著幾何紋,塗以黃、白、黑色。阿塔卡梅諾人建立瞭一些小型建築。他他們的建築具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堡壘式的,用粗石高墻圍著;一種沒有圍墻或防禦工事,形式上更多樣化。阿塔卡梅諾人的陶器有高花瓶,圓底或圓錐形底,有淺浮雕裝飾,紅底上飾以白色或黑色。裝飾紋有一種簡單的樣式,色調較暗;另一種受秘魯影響,采用瞭彩繪。迪亞吉塔人的陶器形式多樣,包括鞋形瓶、鴨形瓶和幾種擬人形盤子和瓶,還有圓形瓶。他們的甕具有與阿根廷樣式相似的特點。迪亞吉塔人掌握瞭冶金術,產生瞭出色的銅和青銅裝飾物,後期在印加帝國影響下產生瞭金銀制品。迪亞吉塔人的居住地發現瞭多處巖刻,其中有人和羊駝的形象以及有狗和星星的打獵場面。南部的阿勞坎人的雕刻表現出與南太平洋地區藝術相似的特點。

  在殖民時代和現代,17~18世紀僅有防禦性建築。18世紀建築裝飾增多,有柱式門和圓形拱門。18世紀中期,羅可可樣式傳入智利。18世紀上半期,新古典主義建築在聖地亞哥出現,主要建築師是J.托埃斯卡-裡奇。1850年聖地亞哥建築學校建立。1910年新藝術運動影響智利。1920年以後智利出現文化的復興,現代建築雖不很普遍,但卻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雕刻和繪畫藝術在16~17世紀以西班牙的影響為主,17世紀主要有庫斯科學校和巴洛克樣式兩種影響。獨立之後,歐洲藝術傢到達智利,帶來瞭歐洲各流派的影響。藝術中心有康塞普西翁、科皮亞波、蘭卡瓜、聖地亞哥、瓦爾帕來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