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寺院。位於北京內城東部,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前後,寺屬大太監王振所有,為敕建官式佛寺之一,現寺內建築及裝飾部件仍多為明代原物。寺南向,山門外有照壁,門內為智化門及鐘、鼓樓,智化殿及左右配殿。由山門至智化殿共有7座建築,可能即唐宋以來禪宗寺院所謂“伽藍七堂”的制度。智化殿後還有如來殿,實為一樓。樓後過一門為寺院後部,有兩進小院,可能是明英宗所建立的祀王振的專祠所在。寺後部東西還各有小院,它們都有甬路沿前部兩側通向前方。

  此寺佈局是明清寺院常見的規整對稱方式,寺內值得註意的藝術處理是室內設計、裝修、彩畫和雕飾。如來殿上下層室內墻壁和槅扇遍佈佛龕。上層層高較低,天花處理成中高邊低如覆鬥形,正中又升起藻井,以獲得較好的空間印象。其藻井方形,內以支條劃為八角,再內以支條做出2個方形交叉45°相套,正中為圓形藻心,沿各支條邊側的斜面和頂板雕飾復雜圖案,貼金色,是明代木裝修的精品。此藻井在20世紀30年代被拆運,現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如來殿的槅扇欞花也很精美,梁架彩畫尚保存有明代原物。智化殿的西配殿在石須彌座上裝有木制轉輪藏,石座及藏身的雕刻、藏上的圓形藻井及井圈出挑的鬥拱都值得註意。此外,全寺主體建築都用黑色琉璃瓦,在中國佛寺中也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