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恭綽

  中國現代書法傢、美術活動傢、收藏鑒賞傢。字裕甫、又字譽虎、號遐庵,原籍廣東番禺。1881年11月24日生於北京,1968年8月6日卒於同地。他出身仕宦傢庭,傢學淵源頗深。5 歲開始啟蒙讀書。1901年肄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學館。1904年任湖北農業學堂國文史地教員兼兩湖師范學堂教員。1906年11月調郵傳部總務股工作。1908年補路正司主事,繼任郵傳部憲政研究所股長。1911年9月調任鐵路總局提調代理局長。1912年任交通總長。1918年到法國、朝鮮、日本、美國、英國考察,並介紹中國文化。1925年辭交通總長職做文化工作。1927年4月組織西北科學考察團,並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1928年特邀國內美術名傢共同籌辦1929年在上海舉辦的第1屆全國美術展覽會,並致力於古代美術的保存和青年美術傢的培養。1929年組織保存江蘇甪直唐塑委員會,改建保聖寺。1930年兼任故宮博物院理事。1931年任國際筆會中國分會理事,並籌建中山陵之藏經樓。翌年籌備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1933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館常務理事兼總幹事,同年創建上海博物館。後被聘為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委員。為展覽會撰寫中國書畫學概述。1935年組織安徽壽州史跡考察團,對江南文物考古發掘做出貢獻。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恭綽由上海遷居香港,在香港大學中文學會演講《中國詩詞曲之演變及將來》,組織中國文化協進會,並以賣字畫為生。

  葉恭綽的書畫修養受傢學影響。他的書法遒秀有力,傾向於包世臣的學說,但不贊成其用掌轉筆之法。他同意何紹基的主張,但對其回肘過中用三指用筆之法則有不同意見。他註意吸收出土木簡及漢魏六朝石刻與六朝寫經之長而不贊成臨帖。由於他力求擺脫近300年以來八股性書學的積習,因而能自成風格。

  葉恭綽作畫也是傢傳,晚年多畫竹,並以宋元明諸大傢為法。他畫的竹,不論露葉風枝,橫斜層疊,還是陰陽向背均極分明。畫風秀逸瀟灑,直寫胸臆。

《再題陳簡齋印脫詩草書》

  葉恭綽是一位正直的愛國主義者。香港淪陷後,日偽曾用種種威逼利誘手段要他為敵偽工作,他都一概拒絕,而卻依靠出售自己珍藏的古文物維持生活。1950年接受周恩來總理電邀回到北京定居。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中國畫院(見北京畫院)院長、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