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楊氏陵園的石刻。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17.5公裡處。楊氏是武則天的母親,死於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九月,以王禮葬,當時稱楊氏墓。武則天稱帝以後,天授元年(690)改稱順陵。

  順陵地處平原,以屹立在陵園上的石刻之雄偉高大而著稱。順陵陵園面積約110萬平方米,南邊有土闕一對,陵墓周圍發現方形的內城城址,現存大小動物、人物圓雕30件,以及零星華表石座殘件。其中,內城區有石人立像13身,冠履袍帶整齊,雙手握長劍。石臥臥羊3件,石坐獅1對。另有破殘蓮花座1個,均在南門內。城外區陵墓前正南方約650米,有獨角獸1對。其北155米處,有立獅1對。距陵墓東、西、北面約400米處,各有坐獅1對。北面還有石馬1對,東側的完好。此外還出土華表頂1件,獨角獸以北有石礎2個。城外石刻比內城石刻高大精美,大概不是同時所作。內城石刻有的可能是初葬時所作,城外石刻可能是陵墓擴建時所作。城外的立獅、獨角獸、坐獅是順陵石刻藝術的精華。

  陵前道路兩側的1對石立獅,高約3米,長約3.5米,獅身和高約半米的座,用整塊青石雕成,嵌在石礎之中。東側是正在躡足緩步行進中的雄獅,卷鬃虯髯,雄渾威猛。西側是昂首佇立的雌獅,直鬃,閉口,精力內斂。

立獅

  在陵前道路東西相對而立的一對石獨角獸,高與長各4米多,座高約0.4米,獸和座也是用整塊青石雕成,嵌於石礎之中。這對獨角獸的基本造型是鹿,而頂生獨角,下長奇蹄,拖著粗大的長尾,肩生卷雲狀的雙翼。順陵的這對獨角獸形象完美,神態莊重,氣度恢宏,是唐陵罕見的大型石刻圓雕。

  和立獅、獨角獸同一風格而遙相呼應的,還有陵東、西、北的3對石坐獅。坐獅均高3米左右,胸寬1.10米,座高0.5米。6個坐獅基調一致,而形象神態各異。西面北側的坐獅,螺鬃盤旋,腮髯奮張,上唇卷翹,舌尖勾起,腕趾筋腱凹凸,爪鋒深陷入石,氣勢逼人。東面南側的坐獅,鬃鬣紛披,闊口長目,尾巴盤屈而後甩上脊背,雄健而舒放。北面西側的坐獅,目光如炬,獠牙似劍,筋肉隆起,爪如堅鋼,彌漫著活力。

  陵墓雕刻獅子象征墓主生前儀衛,雕刻獨角獸象征瑞應禎祥,這是帝王陵墓的一般寓意所在,但是順陵石刻的形式構成很不一般化。背北面南的雙獅順道路並列,而雙獨角獸橫在道路東西相對而立。雌獅與雄獨角獸在西側,雄獅與雌獨角獸則在東側,構成瞭置陣佈勢的縱橫交織、氣勢開合。東、西、北面的3對坐獅,形象態勢也全不雷同。這就使得順陵石刻組群,在統一基調當中有參差錯落,體現出對稱均衡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