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雕塑。1986年7~9月發現於四川省廣漢縣三星堆蜀文化遺址的兩個祭祀坑。年代約相當於商代殷墟文化第一期。經初步整理的1號祭祀坑,還出土各種金器、青銅器、玉石器、骨器、陶器和象牙等300餘件。

  青銅人頭像大小與真人相當,共出土10餘件。鑄至頸部以下,有的下部鑄成倒三角形,可清楚看出頭上的冠帽、頭後的編發、頸部的衣領等。面部五官均作誇張的表現,眼睛、耳朵很大,眉毛寬闊。眼作杏葉形,中部呈棱線突起,未表現眼珠。口部很長長。耳部結構如雲形圖案,耳垂有穿。顴部突出,有的作成明顯的棱線。面容有的圓渾,有的瘦勁(見彩圖)。小的青銅人像通高15厘米,雙手撫膝,作跽坐狀,頭上有冠,腰間束帶。小型青銅人面具,高6.5厘米,面型扁闊,頭部特征均與人頭形象相似。

青銅人頭像(商)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

三星堆青銅人頭像

  同坑所出的金杖上也刻有人頭像。金杖以純金皮包卷而成,長142厘米,杖中部線刻3個形象相同的人頭像,圓臉長目,戴冠,兩耳飾以雲紋圖案,耳垂下墜有耳飾,頭像上部刻對稱的鳥頭紋,可與青銅人頭像相互參照。同時出土的還有青銅龍、虎、魚形玉璋等。

  2號祭祀坑出土遺物近500件。其中重要的雕塑作品有青銅方座大型立人像、人頭像、人面像、鳥、鹿和戈等,金制人面罩、魚等,以及玉石制品和骨、牙、貝等。立人像連座通高262厘米,立人身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腦後梳長辮。身軀細長,著雲雷紋左衽長袍,赤足,戴腳鐲,右臂上舉,左臂屈於胸前,手掌巨大,握成圓環狀。推測手中原可能持琮,為主持祭祀的巫師。人像立於高80厘米的方座之上,座分兩層:上層由四面各為鏤空的倒置饕餮所承托,下層四面光素無紋飾。

  三星堆遺址為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蜀文化遺址。有人推測或與傳說中的早期蜀王魚鳧、杜宇的都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