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周早、中期𢐗國貴族墓地出土的隨葬雕塑作品。1974~1980年在陝西省寶雞市郊區紙坊頭、竹園溝、茹傢莊等地共發掘27座西周早、中期饘國貴族墓,出土青銅器、玉器、骨蚌器、陶器等2674件。其中有不少器物為人物和動物題材的雕塑作品。有圓雕和浮雕等形式。

  紙坊頭、竹園溝兩處墓地年代為西周早期武王至康王之際。出土青銅器中的動物雕塑作品,形象生動,較商代同類作品生活氣息濃厚。饘伯簋、伯格卣的耳部,獸首飾、鴨形器等為其代表表性作品。饘伯簋兩耳作牛首,角高翹,牛首頂部被一小虎咬住,虎前爪緊抓住牛耳,動態生動傳神。器底銘:“饘伯作寶囦簋”,為西周早期風格的典型作品。

  茹傢莊墓地時代較晚,相當於昭王、穆王時期。所出青銅、玉石等雕塑作品更趨於寫實,形象自然、富有生氣。茹傢莊1、2號墓出土的酒器,有的塑成象、羊、鳥的形象。如1號墓出土的象尊,通高23.6厘米,首尾長37.8厘米,重4.5公斤。象體肥碩,鼻高卷,鼻頭翻張為流口與體腔相通。象口微張,露牙,雙目突出,耳聳起,四足如柱,短而粗壯。通體飾4組卷體垂冠鳳鳥紋,中間為2組三角幾何紋,裝飾感強。作品表現瞭象的基本特征,註意瞭實用與審美效果的結合。

  同墓出土的2件鳥尊和2件鳥形器,外形大致相同,作昂首挺立之狀,體型豐滿強健,尖勾嘴,足根部肌肉隆起,身上有羽毛的陰線刻紋。2號墓出土的羊尊,通高18.6厘米,首尾長30.8厘米,重3.25公斤。羊體圓渾而吻部作方形,兩圓目很有神,腿短粗有力。口開於背,蓋上立一虎形捉手。虎背微屈,長尾拖地,如緩步行進,虎的猛與羊體柔和的輪廓線形成剛柔對比。此外,兩墓還各出銅人1件,雙手均作圓環形。其一頭上有山字形冠飾。兩墓的墓主頭、頸、胸、腹部位放置瞭大批玉器,除璜、玦、環、工具、裝飾品外,多為雕琢成形的各種動物形象,計有鹿、牛、虎、兔、魚、鳥、螞蚱、蠶、蟬等113件。其中多數為浮雕,圓雕較少。這些動物形象都是在寫實的基礎上稍加藝術誇張,使之各具情趣。1號墓出土玉鹿9件,除一件為圓雕外,其餘均是浮雕。其中13號玉鹿為浮雕中的代表性作品,高9厘米,厚0.4厘米,鹿角分歧蟠曲直上。後背拱起,後肢前屈,表現瞭鹿在奔跑中突然受驚,急遽停下的瞬間情態。同墓所出玉牛7件,皆為圓雕。其中19號玉牛通高1.6厘米,長3.1厘米,作站立姿態,抬首平視,軀體肥壯,充滿活力,口部有穿孔,可以佩帶。玉魚出土55件,均為浮雕,為1949年以來西周墓葬中出土最多的一次。魚的形態各異,有的肥碩寬短,有的細長靈巧。280、281號玉魚大小、形象、色澤全同,為同一玉料分剖琢成。制作者巧妙利用玉料色澤,將深紅色部位設計在魚的頭部,魚身則為青綠色,和諧自然,為西周“俏色”技藝的優秀作品。墓中所出玉虎、兔、螞蚱等也都形象逼真,反映瞭工匠們對各種動物深入細致的觀察與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