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瓷窯。位於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吉安在宋代屬於吉州,故名吉州窯。又因瓷窯集中於永和鎮,故又有永和窯之稱。屬民窯。吉州窯瓷器的品種非常豐富,北宋時主要燒制較為精緻的青白瓷,南宋則以白釉和黑釉為最,同時還燒制紅綠彩和綠釉瓷。其中白釉又分為仿定窯瓷器和白地黑花釉下彩器。

  吉州窯瓷器中最為突出的是黑釉瓷器,具有各種斑紋,其中以玳瑁斑尤為出色。它是以黃、黑兩色交織在一起,形成有如海龜的色調,滋潤自然,釉面色澤呈千變萬化之狀狀。吉州窯瓷器的紋飾多取材於動植物形象,主要有鳳、鵲、蝶、鹿和梅、竹、蓮花、海棠等,而以梅花最多,質樸大方,富於民間特色。其裝飾方法為在器胎上用木葉和剪紙粘貼,後施釉,燒制後形成花紋,具有獨創性。其中木葉紋,是用當地的天然樹葉為標本,待腐蝕後,將所存葉脈粘貼在坯胎上,施釉後,在燒制過程中,樹葉的脈絡清晰地留在器物上。木葉紋的裝飾,簡潔而富詩意。常見的木葉紋盞,是在烏黑發亮的釉面上,浮露出一片紋理清晰、色調明朗的樹葉紋樣,具有真切、自然的天趣。剪紙,又稱剪紙漏花,是將剪出的花紋,粘貼在瓷器的坯胎上,施釉後,揭去剪紙,露出被剪紙所遮住的紋樣輪廓。它吸取瞭民間剪紙的特點,註意鏤空,因而燒制出的黑釉瓷器的紋飾,非常豁亮、鮮明,為制瓷業的一大創造。

剪紙梅花瓷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