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的石刻雕塑。霍去病(西元前140~前117)是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墓在今陝西省興平縣漢武帝茂陵東北1公裡,為茂陵陪葬墓之一。現存石刻有馬踏匈奴、石人、臥馬、躍馬、臥牛、伏虎、臥象、蟾、蛙、野豬、怪獸食羊、野人搏熊及二件魚等共16件,散置於封土上,以象徵祁連山的自然環境。馬踏匈奴高1.68米,長1.9米,表現肅立的戰馬踏倒仰臥在地、手持弓箭作垂死掙紮的敵人,象徵性地歌頌霍去病的戰功。這一構思成為這組石刻的主題。其餘石刻,以誇張的手法生動地表表現出各種動物在活動中的不同神態,如躍馬(高1.5米,長2.4米)突然躍起的動作,臥馬(高1.14米,長2.6米)即將起立的瞬間,臥牛(長2.6米,寬1.6米)、臥象(高0.58米,長1.89米)的安詳,臥虎(長2.4米,寬0.84米)的警覺等。另一部分石刻,如怪獸食羊(長2.74米,寬2.15米)、野人搏熊(高2.27米,寬1.72米)等則象征祁連山上出沒的神異動物,從而烘托瞭將士遠征的艱辛。石刻采用巨石雕鑿,並施以浮雕與線刻的手法。一部分則是利用天然石塊的自然形態稍事加工,突出表現動物形體的主要特征,富於生命力。風格古樸稚拙,氣魄深沉雄大,為漢代大型石刻的優秀代表作。石刻群中,有兩件分別刻有“左司空”官署與“平原樂陵□伯□造”的題銘,說明為當時官罕工匠所雕造。

馬踏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