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繪畫史著作。鄧椿著。鄧椿,字公壽。四川成都雙流人,生卒年不詳。出身於世代顯宦的官僚傢庭。祖父鄧洵武北宋末官知樞密院,拜少保。鄧椿生活於北宋南宋之際,曾官至通判。傢富書畫收藏,又多方接觸收藏傢所藏名跡,見聞頗廣。因感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後,90餘年無人續著繪畫史,乃稽考文獻,根據見聞,寫成此書。

  此書記述瞭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至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共93年間的有關繪畫見聞,是繼《圖畫見聞志》之後的又又一重要繪畫史著作。全書共分10卷。卷首有作者自撰序文,記述編定的緣起、經過、方法、體例等情況,並闡述瞭自己的藝術見解。1~7卷輯錄瞭219位畫傢的傳記材料,按畫傢身份地位先後分類排列。卷一為聖藝,通篇記述宋徽宗趙佶的繪畫活動;卷二為侯王貴戚;卷三為軒冕才賢;卷四為縉紳韋佈;卷五為道人衲子和世胄婦女(宦者附);卷六、七按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藥草及小景雜畫等畫科分類,記錄瞭畫院畫傢及職業畫工的生平事跡、繪畫專長等資料;卷八為銘心絕品,著錄瞭作者目睹過的私傢收藏繪畫精品的目錄;卷九為雜說論遠;卷十為雜說論近,以雜記體裁,記述瞭唐、五代以迄北宋中期的畫壇傳說見聞,並對繪畫品評欣賞提出自己的見解。

  文人畫自北宋起日趨活躍,畫傢輩出,形成重要潮流,宮廷院畫也達到興盛的頂點。《畫繼》成書於南宋前期,作者對文人畫的崇尚正反映瞭這一趨勢。書中發揮瞭郭若虛的觀點,認為繪畫作品的氣韻生動是無師可傳而僅決定於人品,非常贊同郭若虛的“深鄙眾工”和將氣韻生動“獨歸於軒冕、巖穴”,認為這是很有道理的。此書一方面強調畫傢的文化修養與藝術意趣,保留瞭有關早期文人畫旨趣的記載,同時也記載瞭有關畫院制度及創作活動和社會上職業畫工的活動史料及對國內外美術交流的情況,為後世留下寶貴資料。

  《畫繼》開創瞭綜合利用前人詩文、筆記等多方面資料編寫的先例。書中采用的論著有郭熙《林泉高致》、宋子房《畫法六論》,沈括《夢溪筆談》、李廌《德隅齋畫品》、張舜民《畫墁錄》及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庭堅等數十人詩文集,都是他“稽之方冊”的范圍,資料較為豐富翔實。對於畫傢作品的評論,則非親見絕不妄加褒貶,因而論述也較為嚴謹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