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大觀

  日本畫傢。1868年9月18日生於水戶市一個藩士傢庭,1958年2月26日卒於東京。本名秀麿,舊姓酒井,以後一直隨母親姓橫山。1889年,他成為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系第1期學生,師事橋本雅邦,特別受校長岡倉天心的垂青。11893年,以《村童觀猿翁圖》為畢業創作走出校門。1895年成為京都美術工藝學校教諭,同時在博物館從事古畫摹寫工作,並與菱田春草一同巡遊京都附近古跡。1896年被母校聘為副教授。同年,日本繪畫協會創立,成為中堅畫傢,發表《無我》等作品。

  1898年,隨岡倉天心辭職而創立日本美術院,興起新日本畫運動,並站在最前列,當時的代表作有《屈原》、《迷兒》。他與菱田春草大膽嘗試西方畫法,在新日本畫中以色彩的面來代替傳統的墨線,因而被指責為朦朧體,但仍勇敢地創新。1903年與菱田同遊印度,翌年與岡倉、菱田巡遊美國和歐洲數國,由此確信東方精神文明的優越性。1907年文展開設後,陸續發表《流燈》、《山路》(1911)、《瀟湘八景》等名作,進而成為新日本畫的中心人物。

  1913年岡倉死後,他決心復興日本美術院,實現天心未竟的理想,遂聯合下村觀山、安田靫彥、今村紫紅恢復院展。日本美術院及其院展至今仍為日本畫界的主要勢力。他的藝術成就使他1922年成為法國沙龍的成員,1930年成為羅馬美術展覽使節,1931年成為帝室技藝員,1935年成為帝國美術院會員,1937年榮獲第1回文化勛章。

  橫山大觀的代表作還有《遊刃有餘》、《生的流轉》(1923)、《飛泉》、《夜櫻》(1929)、《野花》。他發揚瞭東方繪畫的優秀傳統,構圖生動,構思奇崛,畫面清新生動。他的藝術氣魄宏大,自始至終未失浪漫主義特色,體現瞭現代日本畫的一個典型,是岡倉天心東方理想主義藝術的結晶。

  橫山大觀去世後,其在上野池之端的故居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