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畫傢。字無隅,號方壺,又號不芒道人、金門羽客、鬼穀山人等。貴溪(今屬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14世紀。為正一教道士,居信州(今江西省上饒市)龍虎山上清宮,曾隨永嘉人金蓬頭修道傢之學。平生好遊歷,至正(1341~1368)初由信州出行,往來於大江南北,遍遊各地名山勝地。又曾北上大都(今北京市),不久即南還。所到之處,多與地方顯貴人士結識。名臣危素稱之為“方外之交”,道士畫傢張彥輔為之繪《聖井山圖》以贈,很多文人、畫傢和他都有往來,一時頗有聲望望。明初洪武(1368~1398)年間尚在。方從義工詩文書畫,善寫隸書和古章草,尤以畫山水著名。擅長畫水墨雲山,師法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但能突破成法,發揮自己的獨特創造。所作大筆水墨雲山,蒼潤渾厚,富於變化,自成一體。善於寫生,平生遊歷所見真山水實景,如武夷、匡廬、恒、岱、華不註等名山勝景,常常攝入畫面。傳世作品有多幅,《武夷放棹圖》(見故宮博物院),奇峰突起,溪澗幽深,自題仿巨然,實則呈現自己面貌。《山陰雲雪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畫法出自米傢父子和高克恭。《神嶽瓊林圖》(臺北故宮博物院),雜樹豐茂,高山巍峨,大筆的水墨點和長線條皴法,從董源、巨然畫法中變化而來,氣勢雄壯。其他還有《高高亭圖》(臺北故宮博物院)、《白雲深處圖》(上海博物館)等作品存世。

《武夷放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