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同一標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它是人們記錄、傳播、保存知識和資訊的主要載體之一,是供大眾閱讀的綜合性雜誌(magazine)與供專業人員閱讀的刊物(journal)的總稱。

  對“期刊”這一概念,國內外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57年曾向當時146個成員國發出調查表統計各國的期刊,分析瞭收回的資料後發現,各國對期刊的概念理解不一致,統計無法進行。廣義的概念認為期刊包括所有無限期出版下去的連續出版物物(serial)。狹義的概念認為年度出版一期(次)以上的定期連續出版物才能被視為期刊。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4年11月19日在巴黎舉行的大會上通過一項折中的關於期刊的定義:“凡用同一標題連續不斷(無限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編號或註明日期的稱為期刊。”中國對期刊概念的最新闡述,見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頒佈的“期刊管理暫行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成冊的連續出版物。

  因對期刊概念的觀點不同,導致期刊數量統計的出入也較大。廣義論者認為全世界約有期刊15~16萬種,較權威的統計是美國鮑克出版公司的“鮑克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庫”,1987年共收197個國傢和地區5.9萬傢出版單位的139700種連續出版物。狹義論者認為現今世界期刊總數不超過10萬種,權威的統計是美國鮑克出版公司的《烏裡希國際期刊指南》1987~1988年版所收每年出版一期以上的期刊70800種。國際圖書館界持前一觀點的較普遍,出版業持後一觀點的居多。

  期刊數量多少取決於各個國傢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因此,世界上期刊的分佈很不平衡。各大洲期刊種數所占的比例大致是:歐洲53%,北美洲22.5%,亞洲和大洋洲15%,拉丁美洲6%,非洲3.5%。出版期刊在1萬種以上的國傢有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等。據美國《標準期刊指南》1984年版統計,美國和加拿大1983年出版期刊(包括報紙)為6.5萬種。據《日本雜志總覽》1984年版統計,1983年日本共有期刊(包括報紙)21001種。蘇聯、英國、荷蘭、印度等國出版的期刊也都在3000種以上。1977年以後,中國的期刊迅速發展,至1988年底,正在出版的期刊已達6000多種,其中每期發行量在25萬冊以上的有200種左右。

  世界上用於出版期刊的文字在100種以上,科技刊物比較通用的是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英文科技期刊大約占總出版量60%。日本和荷蘭是用英文出版期刊最多的非英語國傢,日本出版的4000多種科技期刊中,近500種是用英文出版的;荷蘭用英文出版的科技期刊占1/3。

  期刊的歷史 中國大約在宋代以後抄印出賣的邸報,可視為世界上期刊的雛形。

  世界上第1種獨立出版的期刊,是1665年1月5日法國人D.薩洛在巴黎創辦的《學者雜志》(1665~1938);同年,英國皇傢學會創辦的《哲學匯刊》(1665~  ),是世界上第1本學術交流的科技期刊,現在改名為《倫敦皇傢學會哲學匯刊》。近代期刊初級階段發展比較緩慢,1665~1730年的65年中,期刊較多的歐洲7國隻有330種刊物問世。世界各國期刊伴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增加,據英國《世界科學期刊目錄》統計:1921年世界上的科學期刊為24028種,1960年達到59961種,40年間的增長大大超過科技期刊產生以後256年的總和。

  期刊的特點 與圖書和其他一次性文獻相比,期刊具有以下4種特點:

  ①期刊出版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除有固定刊名以外,每種期刊的出版宗旨、版式、開本和定價(某段時間內)一般也是固定不變的。

  ②期刊是有生命性的出版物。創刊是它的誕生,停刊是其生命的結束。休刊和復刊表明其生命期存在間斷性。此外,一種期刊還具有改名、改版、合刊、分刊等演變成另一種期刊的可能性。

  ③期刊內容具有廣泛性。通常每種期刊均設有若幹欄目,每期刊載體裁與風格不同的文章。即使是專業性很強的期刊,也比同類的圖書或其他一次性文獻的內容涵量廣泛。

  ④定期刊物還具有出版周期性。期刊主要出版周期有:3日刊(半周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或雙周刊)、月刊、雙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

  期刊的上述特點使它能連續、及時、廣泛地滿足讀者對有關知識和信息的需求。一般雜志對社會和大眾的影響力,專業期刊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往往超過圖書和其他一次性文獻。

  期刊的分類 從總體上看,世界各國歷來出版的社會科學類期刊的品種和數量,均大大超過科學技術類。據行傢分析,80年代兩者的比例大約為7∶3。按期刊出版內容,主要可分為以下4種:

  ①一般雜志 這類期刊為吸引讀者,強調知識性與趣味性,一般均圖文並茂,印刷和裝幀較好,發行量較大,定價較低。最暢銷的可高達數千萬份。中國的《人民畫報》和《大眾電影》、美國的《時代》和《讀者文摘》、法國的《巴黎競賽畫報》等屬於此類。外國一般雜志多半是靠刊登商業廣告的收入來贏利。

  ②學術期刊 主要刊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評論等文章。這類期刊均有特定的內容,以特定的讀者為對象。印刷和裝幀較嚴肅,一般不刊登廣告。因專業性很強,所以一般發行量較小,定價較高。中國的《歷史研究》、英國的《柳葉刀》、日本的《聚合物應用》、聯邦德國的《數學紀事》、荷蘭的《燃料加工技術》等屬於此類期刊。

  ③行業期刊 主要宗旨是報道和交流工商業各同業所關心的產品生產、市場行情,本行業的經營管理進展與動態。雖然發行量有限,但因其收入主要來源於刊登大量的商業廣告和行業內有關單位的贊助,這類期刊的印刷和裝幀最好,定價較低(部分甚至對同業實行免費贈閱)。蘇聯的《拖拉機與農業機械》、美國的《金屬進展》、日本的《辦公室設備與產品》、英國的《英國陶瓷評論》、聯邦德國的《編織與針織技術》等屬此類期刊。

  ④信息與文摘期刊 以刊載簡短及時的商情、數據、文獻題錄和索引為主。因編者對大量資料進行再加工,讀者對它的重復使用率很高。這類期刊訂戶主要是團體單位和圖書館,發行量很少,定價很高。中國的《新華文摘》、美國的《化學文摘》和《工程索引年刊》、英國的《中央專利索引》、荷蘭的《醫學文摘》是著名的信息與文摘期刊。

  期刊的版式 隨著光學、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在出版與印刷方面的應用和推廣,自20世紀60年代起,期刊的版式已打破過去紙張印刷式(包括書本型、報紙型、散頁型、活頁型和卡片型)的一統天下,出現瞭愈來愈多的無紙和非印刷式(包括縮微式、聲像式和機讀式)期刊。由於這些新版式期刊均需有相配套的輔助設備(硬件)才能閱讀,因此,它們絕大多數是供專業人員使用的學術、信息和文摘期刊。

  期刊的作用 期刊反映社會各階級和集團的思想和意圖,既是一種宣傳教育的工具,又是一種傳播科學技術和信息的工具。其品種多,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受到社會越來越大的重視。

  由於期刊的檔次高低不同,報道范圍寬窄有別,以及讀者對象的差異,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產生著不同的影響。社會政治的進步和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著期刊的發展;期刊的發展,又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種推動力量。期刊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