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點、劃和間隔組成不均勻電碼表示文字和符號進行通信的一種人工電報通信方式。

  莫爾斯通信傳送的這種電碼稱莫爾斯碼。發送端依靠人工擊鍵發出莫爾斯碼,經電路傳送至對方,接收機收到信號後轉換成長短不一的“滴嗒”聲,報務員手記從耳機或揚聲器中聽到的電碼聲,並譯為文字。

  莫爾斯通信是美國人S.F.B.莫爾斯於1845年實驗成功的。最早將莫爾斯通信用於新聞通信的是德國人P.J.路透。他於1850年年在巴黎和柏林之間建立一條電報線路,稱為“路透電報”線路,利用它發送瞭大量的政治、經濟、財政新聞。

  中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通訊社的前身)建立的第1個發佈新聞的電臺就是采用莫爾斯通信。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莫爾斯通信業務不斷增加,不僅在新華社國內分社與總社之間建立莫爾斯通信,還采用莫爾斯方式向國內外發佈新聞,抄收世界各大通訊社的新聞廣播。

  20世紀50年代,莫爾斯通信由於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逐步被淘汰,外文轉而采用電傳通信,中文采用海爾通信和模寫通信等較先進的工作方式。但在特殊環境下進行新聞通信工作,莫爾斯通信仍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