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鯉庭

  中國電影、戲劇導演,藝術理論傢。上海市人。在大夏大學讀書時參加瞭大夏劇社,翻譯瞭愛爾蘭作傢葛列格裡夫人的劇本《月亮上升》並把它改編為《三江好》。1931年在南匯縣大團鎮教小學時,創作瞭著名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19322年回到上海,參加左翼劇聯,積極參加學校和工人的演劇活動。1934年,他任《晨報》影壇專欄的特約撰稿人,為左翼戲劇、電影作瞭廣泛的宣傳,翻譯介紹瞭蘇聯電影理論,如В.И.普多夫金的《電影演員論》、伊埃也托夫的《蘇聯電影藝術史》等。1935年發表《評娜拉的演出》一文,及時總結瞭當時左翼戲劇導演藝術上的成就。1936~1937年,參加左翼劇聯領導的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和業餘實驗劇團,並為主要負責人之一,推動瞭中國進步話劇運動在藝術上的成長。“八一三”以後,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四隊隊長,1938年任旅川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的理事兼導演。導演瞭《夜光杯》、《魔窟》、《欽差大臣》。1939年在宜川擔任第二戰區文抗話劇隊隊長。1940年回到重慶,先後在中國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影攝影場任編導,編著瞭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電影理論著作《電影軌范》(1943,上海雜志公司印行)。同時,兼任中華劇藝社的理事和導演,導演瞭《結婚進行曲》、《復活》等劇。特別是1942年他導演的《屈原》,成為中國話劇藝術的重大成果,享譽全國。1947年,編導瞭第一部影片《遙遠的愛》,影片結構完整,剪輯流暢,此後又導演瞭《幸福狂想曲》(1947)和《麗人行》(1949),形成清麗細膩的藝術風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導演瞭《人民的巨掌》(1950)、《勞動花開》(1951)等影片。1953年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重排《屈原》、1959年為上影劇團和上海戲劇學院演出《大雷雨》擔任導演。同時,主持上海電影文學研究所的工作。

《麗人行》劇照

  陳鯉庭歷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傢協會常務理事,1957~1966年,任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廠長,1978年後擔任上海電影制片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80年代,重版《電影軌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