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一般指藝術作品的創造,是藝術傢根據一定的審美意識和藝術構思,運用特定的藝術媒介、技巧和語言而製作出藝術形象的創造活動過程。有時,創作也用來指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習作與完整的、最終的創作作品相對,一般指直接或間接地為正式創作提供準備和前提條件的作品。在美術創作中包括各種速寫、默寫草稿及刻畫較為深入細緻的素描、白描等,也包括完成作品前的色彩稿。

  在中國,創作常常具體指對社會生活進行觀察、體驗、研究和分析後,將生活素材進行行選擇、提煉和加工制作作品的過程,也指這種過程的產品。在美術創作中,這樣的創作往往以主題性繪畫為主。

  美術創作在表現對象和表現形式上,有著極為廣闊的天地。藝術傢獨特地認識世界和表現世界,嫻熟地、創造性地駕馭藝術媒介、技巧和語言,以及淋漓酣暢地抒發作者個人的內心情感,都是創造力的種種表現。美術創作的基礎來源於對創作對象的特殊認識及情感。當這種認識與情感通過想象力的發揮與綜合而成為某種確定的形象時,藝術傢就要運用媒介手段將其表達出來。美術創作的過程往往是作品與畫傢、情感與想象、知覺與記憶、理性與感性等多種因素活躍地交互作用的過程。一件成功的美術創作作品,在被欣賞時會激發起觀眾的想像和再創造。

  創作的基本因素萌發於最原始的美術作品中。當人類按照一定的審美意識將石頭或骨頭等稍加改造制作出第一件飾物時,美術創作活動便已肇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中,美術創作的題材、種類和媒介材料得到瞭極大的豐富,形成瞭無數不同的創作思想、創作流派、創作方法,其作品構成瞭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一個完整的美術創作過程,包括在觀念中產生藝術形象的活動,和運用媒介材料將其化為可視的藝術形象的制作活動兩個方面。它是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的統一,一方面需要巧妙、獨到的創造性想像;一方面需要對特定物質材料性能和規律的熟練掌握和創造性的運用。因而,基本功的訓練成為獲得創作表現自由的一個前提條件,並且要在長期的美術創作活動中堅持艱苦的訓練和探索。

  習作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練習性的、草稿性的、試驗性的幾種。練習性的習作專為訓練基本技巧而作,多指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寫生作品。草稿性的習作指為最後完成作品所作的準備性作品,習稱為草圖。試驗性的習作則指藝術傢為探索新的表現技巧而作的作品。此外,為創作準備的各種寫生素材一般也稱為習作。在進行主題性、情節性美術作品創作時,一般要經過“習作→創作”的過程,而在許多非主題性樣式中,如肖像、風景、靜物,中國畫的山水、花鳥,習作與創作則不存在嚴格的區分,因為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一方面,這些作品雖然具有一定的即興性,是一次完成的,但有的也同樣完整地表現出藝術傢獨特的觀察和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富有個性的感受和情感;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中所體現的藝術傢駕馭物質材料的高度技巧、以及藝術傢的個人風格,本身就具有獨立的美感。此外,也有許多完整作品的創作並不一定經過嚴格的“習作→創作”過程,而常常是直接制作出最後的作品。

  藝術傢總是根據他運用的創作方法和追求的藝術風格,在習作中探索與之適應的表現技巧,而在習作中形成的樣式風格也影響到他的創作體裁和題材的選擇。創作和習作總是基本上同步地表現出藝術傢的藝術追求,顯示出他的藝術氣質和藝術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