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峰

  中國出版傢、詩人、作傢、文藝理論傢。原名福春。筆名畫室、洛揚等。1903年6月2日生於浙江義烏。1976年1月31日在北京逝世。1926年開始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介紹與傳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受黨組組織委托,負責與魯迅聯系。在魯迅的支持下,開始編輯出版《科學的藝術論叢書》,第1次在中國較有系統地介紹瞭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1930年先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1年後,任“左聯”黨團書記。“左聯”時期,主編瞭“左聯”的機關刊物《萌芽》(後名《新地》)和《前哨》(後名《文學導報》),與魯迅等合編《十字街頭》,協助丁玲編輯《北鬥》,主編《世界文化》。抗日戰爭時期,主編過《抗戰文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文藝創作叢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與人合編《文藝新地》,主編《文藝報》。在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期間,制訂瞭“中外古今,提高為主”的出版方針,出版瞭大量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一、二屆委員,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馮雪峰一生從事過詩歌、寓言、小說、電影劇本、雜文、文藝理論、魯迅研究等多面的寫作,主要著作已輯入《雪峰文集》(四卷)。譯著有:Γ.Β.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與社會生活》、a.Β.盧那察爾斯基的《藝術社會的基礎》、F.梅林的《文學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