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石拱橋。在江西省星子縣五裏鄉玉京村碼頭鎮西北棲賢穀中。因橋前原有觀音廟而得名。又因在棲賢穀,橫跨三峽澗,又稱棲賢橋、三峽橋。建於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是江西境內現存最早的大型單孔並列券石拱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橋在巨巖聳立的峭壁上倚崖跨澗而造,突兀於陡壁石峰之間,橋下是水深三四十米的“金井”及斷續的深淵。橋全長19.42米,寬4.33米,高10.67米。橋面為四四方石塊以菱形平鋪而成,橋的南北兩端各設石階4級。橋孔由7道石拱圈並列,以105塊規格相近的長方體花崗巖排砌,石塊間由子母榫相扣鎖,結構堅固,橋拱刻有“維皇宋大中祥符七年歲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橋”等。清代道光年間(1827~1850),觀音廟主持僧覺源增建石欄桿。

  觀音橋至今保存完好,橋上依然暢通無恙。1981年國傢撥專款進行瞭修繕和加固。

觀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