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5957112人(1982年統計)。維吾爾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信仰伊斯蘭教。維吾爾族是由古代不同時期生活在漠北草原上的丁零、鐵勒、高車、回紇等部族,與西域(塔裡木盆地及其迤西一帶)的各部族長期融合而成的。維吾爾族人民繼承瞭古代西域音樂中的“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伊州樂”等音樂,以及古代回紇音樂的傳統,並與中原地區音樂、印度音樂、波斯-阿拉伯音樂長期交流。逐漸形成現代維吾吾爾族音樂文化。古代西域的龜茲(現今新疆庫車附近),地處“絲綢之路”的要津,曾具有相當發達的音樂文化。它對西域各地的音樂,以及中原地區音樂文化的發展,曾起過積極的影響。

  維吾爾族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濃鬱。可分為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器樂曲和包括歌、舞、樂的大曲《木卡姆》5大類。

  民間歌曲 維吾爾族民間歌曲內容廣泛,數量眾多。從內容及其功能來劃分,有愛情歌曲、勞動歌曲、歷史歌曲及習俗性歌曲4種。其中以愛情歌曲和習俗性歌曲數量最多,滲透到維吾爾族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

  民歌的歌詞多數不固定,往往選擇能套用歌曲曲調的民謠,每段唱詞由2句或4句正詞及若幹襯詞組成。正詞每一句7~12個音節。其中以7個音節最為常見。襯詞有短有長,起著加強語氣,渲染氣氛,深化詞意,或點明中心內容,展開、擴充音樂主題的作用。唱詞多采用比、興等手法,寓意深刻。敘事、抒情性較強的民歌常由“那黑夏其”(意為歌手)在傢庭聚會上自彈自唱,節奏鮮明,適於舞蹈的民歌則常被“乃額米其”(意為歌舞樂手)在各種民間歌舞集會上演唱。①愛情歌曲,大都反映青年男女的堅貞愛情和反抗舊社會的封建婚姻制度等。流傳較廣的有《古蘭木汗》、《青牡丹》、《我的願望》、《天上有沒有月亮》等。②勞動歌曲,它不像其他民族的勞動號子那樣具有鮮明的勞動節奏,曲調多屬散板性質,無固定的節拍。常見的有犁地歌、打場歌、采棉歌、收割歌等。另有一些勞動歌曲則屬民謠體,曲調有固定的節拍,它反映瞭解放前維吾爾族人民艱苦的勞動生活。如礦工歌、車夫歌和挖渠歌等。③歷史歌曲,如反映19世紀末維吾爾族人民背井離鄉的《迫遷歌》,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40年代的抗戰歌曲《開放吧!紅花》、《驅逐日寇,拯救祖國》等。此外,還有反映舊社會維吾爾族人民苦難生活的《古怪歌》、《星星峽》等。④習俗性歌曲,如《婚禮歌》、《迎春歌》、《迎雪歌》、《送葬歌》、《哀悼歌》、《封齋歌》、《巴拉提歌》等。

  歌舞音樂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經常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舉行各種不同形式的“麥西來甫”。麥西來甫一詞為聚會之意,是維吾爾族傳統的群眾性民間文娛活動形式。其中主要有“節日麥西來甫”、“婚禮麥西來甫”、“豐收麥西來甫”、“白雪麥西來甫”、“青苗麥西來甫”和“郊遊麥西來甫”等,除“郊遊麥西來甫”多在郊外林蔭深處或河邊草地上舉行之外,其他各種麥西來甫都在寬敞的室內、庭院的葡萄架下或果園裡舉行。麥西來甫中所表演的歌舞,按一定的程序安排,形成一種大型的歌舞套曲演出形式,其中穿插有對詩、猜謎、傳遞腰帶等遊戲,有時竟至通宵達旦。

在清真寺前跳薩瑪舞

  維吾爾族的歌舞音樂,主要有4種:①賽乃姆。一種莊重、穩健的舞蹈,普遍流行在天山南北各綠州,其音樂由多首歌舞曲聯綴而成,熱情奔放,明朗歡快。各地區的曲調雖有不同,但音樂節奏基本一致。除使用嬋、娺節拍之外,也使用戸、彎節拍。②薩瑪。一種比較古老而歡快的民間舞蹈。遇有宗教節日,群眾多在清真寺外的廣場上集體跳薩瑪舞,用鐵鼓與嗩吶伴奏,音樂剛健有力。③納孜爾庫姆。吐魯番、鄯善一帶特有的一種風趣詼諧的民間歌舞。其音樂急促跳蕩,旋律則近似敘誦歌調。多在文娛晚會上表演。④來派爾。單人或雙人歌舞,音樂輕快活潑。

  說唱音樂 維吾爾族的民間說唱形式主要有“達斯坦”、“庫夏克”、“埃提西希”等多種。

  ①達斯坦是一種有唱、奏、說的敘事套曲形式。每部達斯坦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唱詞長達幾十行甚至幾百行,有的曲調固定,有的則由演唱達斯坦的藝人套用不同的達斯坦曲調來演唱。曲調結構比較龐大,抒情性、敘事性較強。維吾爾族民間流傳的幾十部達斯坦,大都以愛情為主題,如著名的《艾裡甫與賽乃姆》、《帕爾哈特與西琳》等。也有一些歌頌民間傳說中的歷史英雄,如《玉素甫·艾合買提》、《好漢色衣提》等。2~3名達斯坦藝人自持沙塔爾、彈撥爾、都它爾在茶館裡或傢庭聚會上彈唱。

  ②庫夏克為民間彈唱音樂,由庫夏克藝人手執熱瓦甫或都它爾,邊彈邊唱,歌詞多是一些帶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謠體組詩。它的篇幅較為短小。音樂多是一樂段反復。內容除反映愛情的以外,還有對地主階級和社會上層的嘲諷。前者如《古來木汗》、《肉孜來木》等;後者如《馬和駱駝的故事》等。

  ③埃提西希意為說唱。常由1、2人邊說邊唱些帶有嘲諷性的小故事,有的有簡單的情節和人物,形式活潑,表演生動,曲調簡單。另有“買達”,意為說書,主要內容是歷史、宗教戰爭和神話故事,以說為主。偶爾有短小的插曲。演唱埃提西希和買達時隻用手鼓、薩巴依、石片、核桃殼等敲擊伴奏。

  民間器樂曲 維吾爾族民族樂器種類繁多,撥弦樂器有都它爾、彈撥爾、熱瓦甫、卡儂,拉弦樂器有薩它爾、艾捷克,擊弦樂器有揚琴等。吹管樂器主要有笛子、嗩吶、巴拉曼(又名皮皮)、雀拉(類似漢族古樂器陶塤)、口弦、喀(長號筒又稱納來)。打擊樂器有手鼓、鐵鼓、大鼓、薩巴衣、石片、木勺。這些樂器大多數可以獨奏,在不同的地區和演奏場合,還可組成各種不同的樂器組合形式。如麥西來甫樂組、屋朵魯希樂組、多朗樂組、木卡姆樂組等。

  民間傳統器樂曲中,除專門用於節日舞蹈伴奏的鼓吹樂曲如《夏地亞娜》(意為歡慶)、表現勞動的樂曲如《牧羊曲》等以外,絕大多數是采用民歌曲調或由木卡姆間奏曲發展改編而成。其中著名的彈撥爾獨奏曲《艾介姆》、《林派代》、小合奏曲《拉克木卡姆太孜麥爾烏力》、《烏夏克木卡姆第一達斯坦麥爾烏力》等。

  木卡姆 亦稱瑪卡姆,意為大曲,是一種包括歌曲、器樂曲、舞蹈在內的大型歌舞套曲。流傳於新疆各地的木卡姆種類繁多,其曲調風格、音樂結構各有不同,如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多朗木卡姆等(見木卡姆)。

  音樂特征 由於地域和歷史的原因,南疆喀什、阿圖什、和田、庫車等地區,東疆吐魯番、哈密地區,北疆伊犁地區及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被稱為多朗地區的維吾爾族音樂,除有其共同特點外,在曲式、節奏、調式、旋法、樂器使用等方面又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地方特色。總的說來,敘誦性音樂的曲式結構較龐大,樂節較長,樂句內含2~5樂節,2~9樂句構成一個樂段,常常有多樂段式的樂曲。除木卡姆、賽乃姆等套曲外,有些地區的民歌也向套曲發展,如伊犁地區有12套《街道歌》、庫車地區的聲樂套曲《烏鴉你飛向何方》以及和田地區的聲樂套曲《七變調》等。

  維吾爾族音樂調式種類十分豐富。do、re、mi、sol、la、si都可作為調式主音(除木卡姆以外南疆地區多以sol、mi、re為主音。東疆地區和多郎地區多以do、sol、re為主音,北疆地區多以do、re、sol、mi為主音)。主音相同者又因其音階結構不同,從而形成五聲、六聲、七聲及包含約1/4全音的調式多種。南疆地區以七聲及其變體居多,東疆地區以五聲及其變體居多,北疆地區、多朗地區以五聲、七聲及其變體皆較常見。半音和約1/4音的變體多見於喀什、庫車、阿圖什地區的民間音樂之中,在部分多朗地區和北部地區的音樂中也較常見。維吾爾民間音樂中,一般歌曲、樂曲的調性有:①單一調性(從始至終是同一調性)。②起、結部分的調性相同,中間部分調性不同,如《阿娜古麗巴拉》。③前、後調性不同,如《喀什賽乃姆》。④不同的調性交替出現在同一樂段中,或前、後相連的樂段中。如《祝你平安》。調性轉換手法主要有3種:①同主要調式轉換。前後兩調式主音的音高位置相同,而調式音列改變;②主音移位。前後兩調的調式音列相同而主音音高位置不同。一般作上、下四、五度移位;③主音和調式轉換。是前兩種變化之綜合。在不少情況下,旋律移位隨之形成調式調性的轉換。如庫車地區維吾爾族民歌:

《庫車哈來龍》

  維吾爾族音樂的節拍類型繁多,樂曲節奏多變。除常見的散板、娺、嬋、婰、庒、慇以外,以戸、彎、惍拍最有特色。這3種節拍(特別是彎、惍等復合節拍)每一小節中又常有各種二連音、四連音出現,如下例:

喀什達斯坦《玉素甫·艾合買提》

在各種維吾爾族音樂,特別是歌舞音樂中,還常常有以一小節為一個基本單位的復合節奏型稍加變化地貫串始終。正是這些復合節奏型,影響著樂曲的性格和舞蹈的步法。

  維吾爾語多音節單詞中的重音,一般都在最後一個音節上,以語音節奏行腔的維吾爾族音樂中,必然出現各種切分節奏及許多樂節、樂句、樂曲的開始與結束不在節奏強拍而在弱拍、後半拍或後小半拍上。

  維吾爾族音樂在旋法上總的特點是音樂語匯生動,旋律線類型眾多。在不同的調式骨架上經常出現的特殊旋律裝飾因素,如升降半音、約1/4全音、大、小三度經過音、助音、鄰音、節奏弱位連續出現相同式樣裝飾音等,是使音樂語匯生動的重要原因。北疆地區音樂的旋律以級進為主,波浪式多次起伏逐漸達到高潮。南疆地區的音樂中常有五至十二度的上、下跳進和富有特色的增四、減五度跳進。

  達斯坦等篇幅長大的敘誦性音樂,音域寬廣,旋律多起伏。其中既有采用重復、變化重復、模仿、移位等手法達到音樂主題貫串,又常有調式、調性、節奏、音區、旋法等方面的對比。來派爾、麥西來甫等篇幅短小的歌舞性音樂,音域一般不超過八度,音樂語匯簡練,形象鮮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維吾爾族音樂有瞭新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創辦的藝術專科學校,培養瞭大量從事作曲、歌唱、樂器演奏的專門人才。自治區的各專區、州、縣都成立瞭文藝演出團體和文化館,經常在農村、城市演出音樂歌舞,活躍瞭人民的音樂、文化生活。1951~1960年新疆文化事業部門成立瞭搜集、整理《十二木卡姆》的專門機構,出版瞭喀什地區的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各民族作曲傢深入民間采集音樂素材,創作和改編出瞭大量反映新時代生活內容的音樂作品。如歌曲《解放瞭時代》、《新疆好》、《邊疆處處賽江南》、《偉大的北京》、《祖國,我為您歌唱》、《豐收之歌》、《天山青松根連根》等,器樂曲《我的熱瓦甫》、《塔什瓦依》、《祖國是花園》等,管弦樂《故鄉》、《沙漠駝鈴》等,大型歌舞《人民公社好》以及歌劇《吐魯番之歌》、《艾裡甫與賽乃姆》等,都受到各族聽眾的歡迎。

  當代維吾爾族作曲傢有:則克力·艾爾帕它、於三江·加米、庫爾班·依不拉茵、黑亞斯丁·巴拉提、斯堪得爾·賽甫拉、烏斯滿江·阿不力克木等;歌唱傢和器樂演奏傢有帕夏·依香、帕塔姆·庫爾班、熱比亞·默合買提、加米拉、庫爾班、西爾艾裡·阿西木、達吾提·阿吾提等。他們創作或演出的大量音樂作品激動著維吾爾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促進瞭維吾爾族音樂事業的發展,豐富瞭祖國燦爛的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