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山東、江蘇、安徽3省交界一帶的民間撥絃樂器。主要用於柳琴戲和泗州戲的音樂伴奏。相傳已有200多年歷史。其形近似琵琶而略小,音色和彈奏方法與月琴相近,故又稱“柳月琴”。

柳琴

  傳統柳琴雙弦七品,音域隻1個半八度,轉調不便。彈奏時,右手中指戴義甲,甩腕彈奏。改革後的柳琴,有3弦、4弦兩種。4弦柳琴置24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達4個八度,便於轉調和演奏各種和音、和弦,改用撥子撥奏,豐富瞭柳琴的表現力。定弦為g、d1g1d2(亦有定作a、d1a1d2),音域g(a)~g4。低音區音色渾厚、結實,中音區音色柔美,高音區音色明亮、清脆,最高音區a3g4音色尖銳、緊張。奏時將琴置於腿上,左手姆指托琴,其餘4指按弦。右手持撥彈奏。柳琴演奏法及記譜符號基本與琵琶相同。較為流行的曲目有:《幸福渠》、《春到沂河》、《畢茲卡歡慶會》、《歡騰的天山》等。